香港播道会恩福元朗堂是一间著重宣教的教会,何伟强牧师和何瑞媚牧师两夫妇在2019年带领大约三十位播道会恩福堂的弟兄姊妹到新界西北植堂,建立了恩福元朗堂。何牧师先带领会众建立宣教的意识,从而带领教会乐于投入跨区跨文化的服侍。在短短五年间,教会由三十人发展成为五百人的堂会。这段时间不论是新冠疫情还是社会运动,教会都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逆境中教会依然稳定增长。世界华福中心《使命门徒》Podcast上月邀请了堂主任何伟强牧师,分享其教会进入社区实践爱邻如己的经验,如何使教会人数从30人的开荒时期发展至500人。
秉承"开荒吃苦"心志服侍中体现出来何伟强牧师于1988年毕业于建道神学院,随后往加拿大维真学院深造,1991年获道学硕士学位。他曾任中华基督教会大埔堂、山福堂传道,现为香港播道会恩福元朗堂堂主任。何牧师在节目中分享,他在建道神学院攻读神学时秉承"开荒吃苦"的心志,这种精神在他日后的服侍中充分体现出来。他说:"建道神学院本身就有一种宣教的精神,回香港后有一种很强烈的负担,因为那个时候其实面对『九七香港回归中国』,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知所措,很多人移民。"然而他却决定回港,更选择到新界大埔的堂会传道。这个地方北边靠近中国大陆,早期交通非常不便。在这个不那么热门的地方作做他认为很重要的事情,这种特质他在播道会恩福元朗堂植堂时展现出来。培育信徒宣教的心在播道会恩福元朗堂植堂时,他的信念与实践是"教会本身即为宣教":"教会是一个属灵的家,致力于将不同的部门与事工联合起来,这一切的努力都是透过宣教进行的。"宣教是一个包含每一个年龄层和部门的活动,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在这方面,我特别推动儿童宣教,鼓励父母带著小朋友们一起去泰北、柬埔寨等不同的地方进行短期宣教活动。这些短宣团的成员年龄范围从三岁的小孩到七十七岁的长者都有,参与的人数约有三十七位,所有人共同参与这为期八天的旅程。"他又分享了宝贵的宣教经历:"在清迈的宣教时,我们租用了一个很大的地方,这个四层楼的建筑被用作补习中心,提供义务补习服务。这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包括当地泰国出生的小孩,以及来自云南期早期移民的后裔。这些小孩的家庭历程各异,有的迁移去了台湾,有的去了泰国,他们都是中国人。无市论是中国人或是不同种族的人,我们也爱他们。"外展福音工作吸引居民到教会社会动荡和疫情中,从零开拓植堂到500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恩福元朗堂不仅积推动宣教,更鼓励弟兄姊妹积极参与跨文化行动,包括关怀少数族裔,拓展福音视野。何牧师强调:"信徒要做耶稣的门徒,『信徒』与『门徒』两个概念是分不开的,信徒从一开始跟随耶稣就应该一生一世去做耶稣的门徒。"于是,他和师母带领三十人去植堂,先在堂址附近的公园派发物资,又同步在公园举办千人布道会。然后为了扩大福音影响力,恩福元朗堂又展开了大量的外展工作,目标是元朗区的几个大型公共屋邨,例如为基层市民而设的多层住宅、中转房屋和区内不少的传统村落,如新界原居民的村屋群。节日也是传福音的好时机。在刚过去的圣诞节,恩福元朗堂邀请区内宣道会的会众联合起来,在元朗最大的商场里传福音,他说:"这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在此与人分享信仰。目前,我们已经在三个中转房屋,为许多不同背景的贫困人士提供帮助。"他也分享另一次的经历:"我们到其中一个公共屋邨派发物资,吸引了大量居民排队拿取物资,每一个家庭他们都记下联络资料,一次过就联系上该屋邨一百个家庭,然后安排义工逐家定期家访。面向大量屋邨和村落,做了大量的外展服侍,派物资、连续多日派热饭、补习、上门教长者用手机、跟进家访,在教会开办儿童主日学。"教会就在这样的基层工作中渐渐增长起来,"现在四五百人中,大约三四成是附近的基层居民。堂会邻近西铁朗屏站,所以有四成左右的聚会者在新界西北其他区,例如屯门和天水围回来教会;而堂会为了方便附近的基层居民回来教会,又特设专车接送。"就是这样,恩福元朗堂在区内藉著大量的外展工作,接触街坊关爱邻舍,引领更多人进入教会认识基督,教会人数亦跃升。当中有不同的族群和年龄群包括小孩子。何牧师分享教会现况时表示,"儿童事工已经面临空间不足的挑战,因此我们正在祷告,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大的地方,让孩子们在其中茁壮成长。"怀著大使命信念 贯彻教会牧养何牧师总结多年的开荒植堂时强调:"开拓植堂其实不仅仅是关于当前的困境,而是始终回归到神学的核心信念上。大使命的核心是带领人做门徒,并在关怀中同时将福音带出去。当我们服侍社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寻找机会去彰显福音的力量。不论在逆境中如何,都要致力于关怀社会并培养门徒。 ""无论是在社区的偏远地区,还是到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我们都应该怀著这样的大使命与见证的心。重点不在于我们所做的事情,而是在于我们是否真心相信这一信念。如果我们真正相信,那么这种信念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教会的牧养工作和各项施行上。希望能够促进我们的灵性增长,并继续为社区带去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