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福音普傳會﹙華傳﹚總主任林安國牧師在《華傳路》第63期裡以「1+1.5+2」為題撰文,指出華人教會有流失「第1.5代」及「第2代」的危機,並提出一些建議。他最後以一句反問總結:「華人教會若不能留住青年人,華人的差傳事工怎能推動青年參與呢?」
文中這樣解釋「1」、「1.5」及「2」的指的是:
「『1』」 是指第一代,從華人地區遷移至異邦的華人,仍以中文及中華文化為主。」
「『1.5』是指隨第一代到異邦的兒女,他們對中文及中國文化有基本認識(這要視乎他們遷移時的年紀及家人對中文教育是否看重),但也接受了當地的語文及文化。這1.5代可説是華人文化及當地文化的橋樑人物,但他們也被兩種文化邊緣化,在兩代及兩種文化中尋索自我的身份及定位。」
「『2』指第二代,他們的膚色雖然是黃色,但內心及思想卻隨了當地人的顏色,或白或黑。這些華裔雖然是華人,但已遠離了中國語言及文化,與當地文化認同,或被同化,有些甚至不想稱自己為華人。」
文中指出,華人教會在這環境下難免遇到一些困難。一些教會為保留優秀的中國文化,堅持以中文講道,令青年人避之則吉;另一些教會以當地語言傳譯華語講道,結果令聚會冗長,兩面不討好。更有一些父母以讓孩子多學中文為目的,結果令孩子對福音失去興趣等等。
林牧師説:「我們應在文化的保持與下一代的信仰及靈命兩者中選擇,要那一方面為優先!」他引述有「教會增長之父」之稱的馬誘慦滿u增長理論」的一條:「凡人皆不想跨離自己的單元到別的單元中信主及參加教會。」他認為不以中文文化語言為基礎的1.5代或第2代已算為「另一單元」,因此宜因應他們的需要訂出不同形式的教會崇拜。
他對挽救第1.5代及第2代從教會流失提出了4個方法:一,教會應讓第一代及第二代的信徒以自己語言作崇拜,避免翻譯,二,利用時間及地方的運動,讓第二代對教會有歸屬感及感到被看重。三,以第1.5代青年為牧者牧養第2代青少年,使他們充當橋樑的角色;四,塑造了一間使第2代有歸屬感的教會,讓他們為所屬教會摆上。
林安國牧師指出,教會要「青年化」及「動力化」才能推動青年人參與宣教。他最後以一句反問總結:「華人教會若不能留住青年人,華人的差傳事工怎能推動青年參與呢?」
「華傳」在1995年創立於美國舊金山,以「奔向骨肉之親,走遍人居之地」為口號,通過開荒佈道、推動差傳、出版差傳刊物等方式,將福音的種子帶到亞洲、南美洲、東亞及中東各地。華傳十分重視華裔的新一代,視之為向宣教地廣傳福音的「生力軍」。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