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研討會:劉佩婷探討創傷信徒的復原之路

在建道神學院125週年學術研討會上,該院輔導系副教授劉佩婷博士指出,約75%的香港學生在童年時期經歷了創傷。她提出了四項基於信仰的「創傷知情策略「,幫助受創者認清自身創傷經驗、促進復原,並預防再次創傷的發生。

75%的香港學生曾經歷童年創傷

劉佩婷博士引用了一系列關於創傷和逆境的研究,特別針對香港學生的狀況。數據顯示,約75%的香港學生在童年時期曾遭受身體或言語暴力、父母離婚、或照顧不周等負面經歷。此外,另一項2019年研究表明,75%的香港學生至少經歷過一次逆境成長。

劉佩婷進一步解釋,創傷不僅限於身體創傷,精神創傷的影響也極為深遠。例如,2012年南丫海難事件中,目擊者和倖存者經歷了長期的心理創傷。一位母親親眼目睹女兒在海中掙扎,至今仍不敢乘船。甚至負責案件的警員和社工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複雜創傷影響性格發展

在家庭牧養中,瞭解創傷的本質至關重要,這有助於牧者更好地理解受創者的衝突及背後的原因。劉佩婷強調:「複雜創傷不會因信主或長大而自動痊癒,受創者的性格可能因此扭曲,甚至發展出自我中心的行為。他們並不是在受苦,而是在艱難地掙扎,試圖做回'正常人',建立正常的家庭。「因此,復原之路需要有他人的陪伴和指導,這不僅是生命的重整,也是復原的過程。

劉佩婷提出的四個策略包括:識別個人創傷經驗、提供全面支持、幫助復原,以及預防再創傷。在她的案例分享中,提到一位因產後抑鬱而自殺的女性,她的家人通過轉到另一間教會避免再次觸發不愉快的記憶,逐漸獲得安全感。她還提到一位遭受親人離世打擊的中年姐妹,通過將困惑寫在紙上,以待將來在天家向神尋求答案的方式,幫助她們面對悲傷。

牧者的角色與創傷護理

在研討會的問答環節中,有與會者提出牧者如何避免與受創者產生情感依賴的問題。對此,劉佩婷建議,牧者應幫助對方學習如何與牧者互動,調整行為,建立健康的關係。

對於牧者本身如何不受創傷影響,劉佩婷坦言:「做這行難免受到感情上的影響。「她建議牧者在與受創者約談時,選擇合適的時機,以確保自己能夠全力以赴。同時,牧者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自我情緒管理,保持健康的飲食和規律的生活。

學術研討會分享多方見解

建道神學院9月30日舉辦的125週年學術研討會,以「基督信仰,多元面向「為主題,十餘位教師發表研究成果,並舉行了三場研討會。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孫靜敏牧師和旺角浸信會陳冠成牧師也分享了他們的經驗與見解。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