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領受巨大恩典的華人教會為何不熱衷宣教?普世豐盛生命中心執行主任徐忠昌牧師近日撰文從世界觀、教會觀與人生觀三方面分析華人教會對宣教冷淡的原因,盼彼此提醒與勉勵。
在最新一期的《普世豐盛》通訊中,長期從事宣教事工的徐忠昌牧師對現今華人教會參與宣教現狀感到憂心,期待華人教會燃起宣教熱情,承接神在21世紀賜給華人信徒的福音使命。
從世界觀而言
華人教會為何對宣教不大熱衷?在徐忠昌牧師看來,其中一部分原因要歸咎於受傳統世界觀的影響。他對此用三個要點來加以解釋説明。
首先,中國傳統的世界觀只限於中國的範圍內,以自我為中心。從「中國」的取名就知道,因此中國本身以外的都是「番」,所以來到人家的土地,還叫當地人「老外」。
為此,徐牧師鼓勵身居異國他鄉的華人基督徒,多融入當地的社會,開闊自己的世界觀,並且,要多多回饋當地社會,從而改善當地人對華人的觀感,讓華人基督徒成為當地人的祝福。
其次,中國過去強調「齊家,治國,平天下」,凡事從自家開始。但在歐洲,徐牧師看到華人商場的附近時常都很髒亂,因此,有些社區拒絕華商進去。但令他欣慰的是,華人在海外接觸西方文化上的優點已改變很多。
再次,中國傳統有非常強烈的「愛國主義」,這使得華人很難去作跨文化的宣教工作。徐牧師以現今在歐洲的華人為例,面對任何關於華人的批評,他們都歸咎於西方人對華人的「歧
視」,但其實是華人沒有遵守當地的法律。
徐牧師認為,華人信徒若要跳脱這種心態,就要先堅固自己的信仰,除去心中的自卑感,以神選民的眼光,看世界為神掌權的國度,成為神尊貴的使者,祝福當地的百姓。
從教會觀而言
除了世界觀因素外,徐牧師又指出華人教會特有的教會觀也影響了自己對宣教的熱情。他説,華人多半都有「家庭式」的教會觀,缺乏「宇宙性」的教會觀,更沒有「神國度」的觀念。
因此,海外華人基督徒、教會很少與當地主流教會有互動的機會。在他看來,這除了是語言溝通的問題外,也有華人心態的問題。
為此,徐牧師建議華人教會從研讀「以弗所書」入手塑造自己的普世教會觀,再努力效法使徒的宣教足跡;另外,與西方教會建立夥伴關係也有助自身普世教會觀的培養。
還有人説,「中國地廣人多,自己都未傳遍,何必談對外宣教呢?」這是華人教會較為流行的傳統觀念。此外,海外華人教會對大陸的宣教非常熱心,但對於近在眼前的異族裔未得之民卻視若無睹。
在徐牧師看來,以上兩個傳統觀念都值得檢討。因為聖經表明從本地到遠方的宣教可以同時進行,而不是本地都做完才到遠方去宣教。
還有一個誤解是,華人基督徒常把宣教看作是白人的專利。但徐牧師認為,神今日也把宣教的使命給了華人教會,而很多福音未得之地對華人比較友好,他希望華人基督徒格外珍惜。
從人生觀而言
華人固有的人生觀也拖了華人教會參與宣教大業的後腿。徐牧師指出,華人不像西方人喜歡冒險,所以較欠缺冒險精神去作宣教。
另外在他看來,海外華人又勇敢卻又膽怯;勇敢的是,不會當地的語言,就已做起生意來,甚至比手畫腳都能賺到錢;膽怯的是,看到外國警察就害怕,因此往往用錢賄絡警察,畢竟有錢好辦事是華人放諸四海皆不變的道理。
「為何不用這樣的冒險精神去作宣教,比手畫腳也可以帶人信主,更何況還有聖靈的同在。」他挑戰説。
其次,徐牧師指出華人缺乏團隊精神去作宣教事工工。充滿商人的海外華人教會不容易牧養,因為個個都是老闆,因此看待全職的傳道人像「打工者」,給他們很低的「工資」,要求他們憑信心生活。
他援引一位社會名人所言:「華人像一盤魚端出來,裡面全是魚頭。」,不但不容易牧養,甚至教會內部吵翻天,打架,分裂,教會間數成長但人數沒有成長。
為此,徐牧師認為,海外華人教會除非先學會合一、尊重全職傳道同工,讓講台傳講的信息被接納,神在教會內被敬畏,否則宣教是緣木求魚。
雖然華人教會參與普世宣教大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徐牧師相信聖靈用説不出的嘆息為華人教會代禱。
最後,徐牧師禱告求神在二十一世紀不但賜給華人基督徒福音的使命,也賜下相稱的恩典及能力,使華人信徒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呼聲,將來在神的審判台前也可以坦然無懼。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