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過來人」葉肖麟博士:在苦難中發現神的恩典

自全球颳起金融風暴以來,教會中有很多弟兄姊妹成為其中的受害者。面對苦難,信心軟弱的人對神有疑惑,「神是否仍看顧我?若是看顧,為何讓我受到這些苦難呢?」那麼,基督徒到底如何正確看待金融風暴帶來的苦難?

為此,本報近日特邀主的忠心僕人、「苦難過來人」葉肖麟博士講述他如何在眾多苦難中發現神的恩典,並被神塑造成為他人幫助與祝福的見證。

葉肖麟博士,是世界知名的心臟科醫師,又是一名自由傳道人。他曾是遭受文革迫害的過來人,行過死蔭的幽谷,遭受極大的苦難,在絕望的黑暗中度過漫長的歲月。不過,品嘗人生極苦滋味的葉博士卻見證苦難讓他真正經歷了神,見到了神的榮美。

苦難背後有神的憐憫和恩典
很多人躲避「苦難」、恐懼「苦難」,但葉博士認為「苦難」是基督徒學習經歷神、依靠神的課,「在苦難中,雖然許多事情我們不能明白,但基督徒不要停止親近神,只有依靠神才能讓我們戰勝苦難,在苦難中發現神的恩典。」他説,「因此當烏雲密佈、面臨真正的信心考驗時,我們應該祈求聖靈,開啟我們心中的眼睛,堅信神是公義、信實和永不改變的,在苦難烏雲的背後必有恩典的陽光。」

苦難讓人尋求神
苦難與祝福交織在一起,苦難讓人醒悟到自己的有限,迫使人們開始思考永恆,思索永生的問題。葉博士説,許多人甚至包括基督徒把世上的事、今生的事情看得很重,他們有個錯覺,就是以為今生的事都是永存的,因此為了獲取名利地位、榮華富貴不惜費盡一生的心血。

「但實際上人不過是轉眼不見的朝露、雲霧,人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説,為今生的事而忙碌的人好比把自己的人生建造在沙灘上——遇到風暴就都倒塌了。我們應把人生的根基建在主耶穌基督永不動搖的磐石上。倘若苦難使人睜開眼睛看到這一點,那麼苦難並非是件壞事。

苦難讓人的生命成長
對於基督徒來講,苦難是他們信仰的必修課。因為很多生命成熟的素質必須經過苦難才能磨練出來的。正如金子需要火煉,鋼鐵需要錘煉,葡萄枝子需要修剪才能多結果實,橄欖需要壓榨才能成油。基督徒經過苦難能使其生命更成熟、堅韌,結出仁愛、忍耐、恩慈、温柔等美麗的果子。

葉博士告白自己正是經過苦難的熬煉而經歷生命的改變。他説自己從小就是個「基督徒」,卻不讀聖經。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家被抄,一夜之間變成赤貧如洗。不僅如此,文革迫害愈演愈烈,葉博士全家被隔離審查,後來他被送到農場勞改,天天受淩辱漫駡,身體心靈倍遭摧殘。

他內心愁苦萬分,於是每日迫切祈禱求神搭救。後來,葉博士正在禱告中忽然被聖靈充滿,喜樂滿溢,不斷讚美,那時神對他一字一字清楚地説:「你要向山舉目,你的幫助從何而來,你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那日子葉博士記得特別清楚——1968年10月7日上午,這段奇妙的經歷令他刻骨銘心,永不忘記。

待10個月他被釋放後,才知曉那段話是出自詩篇121篇的經文,有力證明他所聽到的確實是神賜給自己的話語。葉博士見證説,他在十年的黑暗歲月中真正遇見了神,經歷到神奇妙的恩典。

「若非神的大能,早就家破人亡,後果不堪設想。主所賜給我的洪恩厚愛,實在是訴説不盡。」

苦難讓人真情相助
親身經歷苦難者才能對受苦者説,「我能理解你」,才能有同情心,感同身受地安慰別人;親身經歷苦難者對受苦者的安慰才是最有力量、最有果效的。

「沒有經過流淚的雙目,永遠看不到人間的疾苦;沒有經過流汗的耕作,永遠不懂收穫的快樂;沒有試煉,沒有重擔,你不知道生命潛力有多深;沒有痛苦,沒有缺憾,你不知道生命耐力有多大。」葉博士説。

基督徒要趁著黑夜和寒冬持續發光
葉博士表示從此次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更加看到了人的罪性,就是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罪人已完全被罪捆綁。如果人不悔改歸向耶穌,人必然走向自我膨脹與自我毀滅。對基督徒來講,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是在警戒我們人的罪惡,提醒我們主再來的日子近了。

因此,他勉勵身處艱難日子的基督徒, 要靠主堅固自己的心靈來經歷主的奇妙,趁著黑夜和寒冬持續發光。他提醒大家,「我們定睛的不是在錢財,而是福音的興旺。因此基督徒不要浪費時間,不要哀傷失去的金錢,要積極的為主作見證、傳福音。」

葉博士還説無論金融海嘯的打擊有多大,它都不能超越神的大愛和奇妙的全能。經濟寒冬的日子裏,他盼望弟兄姊妹重新檢討人生、檢視自己的價值觀,再次立志委身事奉神,讓自己在金融海嘯中成為福音的使者,成為帶給他人幫助和祝福的橋樑。

葉肖麟博士簡介
葉肖麟博士,1979年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內科心臟科任主治醫師時,應歐洲心臟學會主席F. Loogen教授及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G. Breithardt教授邀請,赴西德Dusseldorf大學醫學院心臟科從事心臟臨牀醫學科學研究。出國後即取得德國醫師執照,次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是德國心臟學會的唯一中國會員。兩年來在德、美心臟醫學雜誌上共發表十篇論文。

1982年由諾貝爾獎金獲得者Andre Cournand教授及心臟科主任P. J. Cannon教授邀請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Presbyterian醫院心臟科任臨牀醫師,並從事核心臟醫學工作。後在新澤西開業,專業於內科醫學及天然醫學。葉博士深感世事如浮雲,轉眼成空,到處傳講福音領人歸主。此外,他還將歷年來向周圍學者所傳揚的福音編撰成冊,出版了《真理•生命》,受到海內外信徒及福音朋友的廣泛好評。

  •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作為一位牧師、教授,Dr. Alexia Salvatierra擁有38年牧會經驗,並在美國的拉美裔移民教會中有深度參與及屬靈影響。在最近接受《基督日報》採訪中,她回顧了自己對拉美移民教會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移民教會中代際之間的緊張關系,並分享瞭如何通過對話與和解來跨越這些代際鴻溝。她的觀點不僅對拉美移民教會具有指導意義,對亞裔美國教會也有著深刻的借鑒作用。

  • 贊美之泉2025年亞洲巡迴演唱會將覆蓋5國11城 培育新一代敬拜者

    全球華人敬拜音樂事工贊美之泉(Stream of Praise)近日正式公佈其2025年亞洲巡迴演唱會及暑期兒童敬拜特會行程,涵蓋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多個城市。這次巡迴不僅包括敬拜贊美,還包含敬拜培訓、女性特會及暑期兒童敬拜特會。

  • 狄更斯經典信仰作品搬上熒屏 《萬王之王》預計復活節上映

    由Angel Studios製作的動畫電影《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計劃於2025年4月11日全球上映。這部作品以英國文學巨匠查爾斯·狄更斯的故事為基礎,講述了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男孩在父親的講述中領略耶穌基督一生的傳奇。

  • 觀點:人工智能與社交媒體,基督徒應如何看待潛在的挑戰?

    在過去的幾天裡,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製作出了類似的人工智能模型,震驚了科技界(以及美國股市)。再往前幾周,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宣佈結束第三方事實審查計劃;2024年末,澳大利亞政府出台了社交媒體年齡限制法,以保護年輕人。技術變革已經主導了2025年的開始。AI對我們理解上帝和社區有何影響,全球基督教看法不一。

  • 美福音派收養機構繼續關注中國收養問題

    自2024年8月中國終止跨國收養項目以來,近300個美國家庭陷入困境。美國福音派收養機構「生命線兒童服務機構」(Lifeline Children‘s Service)表示,會繼續向特朗普政府尋求解決方案(拜登政府在最後幾個月對此問題沒有任何更新),期待其通過外交渠道對這一問題提供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