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某高中設《聖經》選修課 大受學生歡迎

chongqing.jpeg
昨日,西師附中高一學生在上《聖經》選修課。(圖:重慶晨報)
朗朗的讀書聲迎面撲來,「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若身在中國的你聽到這段聲音時,可能以為是走進了基督教堂,但實際上這個聲音是發自重慶某高中的課堂上。

據《重慶晨報》報道,重慶西師附中日前破天荒的將《聖經》作為選修課搬進了教室,引起同學們極大的興趣。不少上過《聖經》選修課的同學對課堂內容讚不絕口,紛紛表示「聽得很過癮」。

教授《聖經》課的教師名叫李濤,李老師的專業是文學理論,7月份即將從西南大學研究生畢業。在他提前應聘到西師附中擔任高一語文老師時,恰逢高中新課改。學校提出開設一些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有特色的、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選修課,老師可根據自己的特長申請選修課教學內容,並由學校審批。

李濤認為自己對《聖經》有深入研究,於是便抓住機會申請開設《聖經》這門課,最終獲學習審批通過,課時是每週一節。

在中國,《聖經》早已走進各大高等院校的課堂,但將《聖經》引進到中學課堂則是一個全新的嘗試,這亦是該校首次將一部宗教經典列為一門課教學。消息傳來,引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大家報名踴躍。由於每門選修課班額限制50人之內,因此令很多沒能報上名的同學感到遺憾。

4月7日下午,重慶晨報記者親自參觀上《聖經》課的場面。據記者描述,教室內座無虛席,50名同學面前各有一本黑皮的書,上面有醒目的兩個大字———聖經。他們聚精會神地傾聽老師講述《聖經》裏的故事。一個小時課堂上,老師旁徵博引,將《聖經》裏的話語拓展開來,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下課後,幾位同學接受記者的採訪分享上課的感受。高一13班代懿同學説,在接觸《聖經》前,他覺得《聖經》很神秘,腦海中總會浮現出歐洲一間老教堂裏,神父在禱告。但上了這門課後,他覺得《聖經》離自己不再遙遠,甚至產生一種親切感。

「它用一些象徵的手法,講述日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用智慧化解困惑,因此我覺得《聖經》是一本啟迪智慧的書。」他説。

隨後,李濤老師分享説,「《聖經》的偉大,需要用一生的時間。而課堂只是個窗口,為學生提供一個初步接觸的平台。」

他表示,《聖經》是西方的一本百科全書,它涉及歷史﹑詩歌﹑法律﹑傳記﹑預言﹑哲學﹑科學和勵誌等文章,至今仍然影響著人們。而西方文化的很多基本概念和原則,都源於《聖經》。「因此,瞭解《聖經》有助於理解西方文化和利於中西方文化交流。」

總之,從和記者的談話中得知,李老師對《聖經》的認識是從文化、哲理的角度入手的,遠未達到信仰或神學的層次,在他看來,「神」就是「成道的人」,即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完善素質,升華思想境界,達到心中那個崇高的目標。他還説,《聖經》有很多值得人借鑒的人生哲理,而追求這些真理不能和迷信劃等號。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