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的读书声迎面扑来,"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若身在中国的你听到这段声音时,可能以为是走进了基督教堂,但实际上这个声音是发自重庆某高中的课堂上。
据《重庆晨报》报道,重庆西师附中日前破天荒的将《圣经》作为选修课搬进了教室,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不少上过《圣经》选修课的同学对课堂内容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听得很过瘾"。
教授《圣经》课的教师名叫李涛,李老师的专业是文学理论,7月份即将从西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在他提前应聘到西师附中担任高一语文老师时,恰逢高中新课改。学校提出开设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有特色的、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选修课,老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申请选修课教学内容,并由学校审批。
李涛认为自己对《圣经》有深入研究,于是便抓住机会申请开设《圣经》这门课,最终获学习审批通过,课时是每周一节。
在中国,《圣经》早已走进各大高等院校的课堂,但将《圣经》引进到中学课堂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这亦是该校首次将一部宗教经典列为一门课教学。消息传来,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大家报名踊跃。由于每门选修课班额限制50人之内,因此令很多没能报上名的同学感到遗憾。
4月7日下午,重庆晨报记者亲自参观上《圣经》课的场面。据记者描述,教室内座无虚席,50名同学面前各有一本黑皮的书,上面有醒目的两个大字———圣经。他们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讲述《圣经》里的故事。一个小时课堂上,老师旁征博引,将《圣经》里的话语拓展开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下课后,几位同学接受记者的采访分享上课的感受。高一13班代懿同学说,在接触《圣经》前,他觉得《圣经》很神秘,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欧洲一间老教堂里,神父在祷告。但上了这门课后,他觉得《圣经》离自己不再遥远,甚至产生一种亲切感。
"它用一些象征的手法,讲述日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用智慧化解困惑,因此我觉得《圣经》是一本启迪智慧的书。"他说。
随后,李涛老师分享说,"《圣经》的伟大,需要用一生的时间。而课堂只是个窗口,为学生提供一个初步接触的平台。"
他表示,《圣经》是西方的一本百科全书,它涉及历史﹑诗歌﹑法律﹑传记﹑预言﹑哲学﹑科学和励志等文章,至今仍然影响著人们。而西方文化的很多基本概念和原则,都源于《圣经》。"因此,了解《圣经》有助于理解西方文化和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总之,从和记者的谈话中得知,李老师对《圣经》的认识是从文化、哲理的角度入手的,远未达到信仰或神学的层次,在他看来,"神"就是"成道的人",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完善素质,升华思想境界,达到心中那个崇高的目标。他还说,《圣经》有很多值得人借鉴的人生哲理,而追求这些真理不能和迷信划等号。
重庆某高中设《圣经》选修课 大受学生欢迎
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