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新興城市家庭教會的發展,不少牧者提出了家庭教會公開化與合法化的異象,一時間家庭教會合法化的課題成爲海內外華人教會討論的焦點。近日,一位多年在中國大陸事奉的美國資深華人牧者向本報分享家庭教會合法化的個人領受。他表示,家庭教會合法化利弊共存,建議中國家庭教會及海外牧者冷靜看待。
這位不願透露名字的曾牧師在美國牧會多年,並建立多所華人教會。幾年前,曾牧師開始定期到訪中國多個地區的家庭教會開展培訓工作,和各地家庭教會的牧者領袖有深入的溝通和學習。對於時下熱門討論的「家庭教會合法化」 議題,他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曾牧師首先談了中國家庭教會合法化的「利」。他表示,家庭教會合法化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基督徒可以自由敬拜、全面推動基督教各事工的發展、教會可以更廣泛接觸社區、服務社區等等。曾牧師相信公開合法化是家庭教會的發展趨勢,並由衷期待合法化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緊接著,曾牧師著重分析了家庭教會合法化的「弊」。他表示,海內外一些教會領袖對於家庭教會合法化問題上過於盲目樂觀,在他們看來只要家庭教會合法化就能解决一切問題。「其實,合法化對家庭教會並且非全是好的一面,有利亦有弊,它不僅爲家庭教會創造發展機遇,亦帶來很多的挑戰。」
曾牧師首先指出合法化反而制約家庭教會的發展,使其增長步伐放緩。按一般人的觀念來看,倘若得到合法化,家庭教會增長勢必如虎添翼,但曾牧師卻持不同觀點。在他看來,家庭教會得到政府的承認後可能選擇走堂會模式路綫,而這種教會模式會限制教會繁殖運動的發展。
曾牧師表示透過這些年對中國一些地區的家庭教會實地觀察後更加證實他的這種憂慮。據他瞭解,隨著中國宗教政策放寬,一些城市家庭教會開始有自己的禮拜堂,然而擁有禮拜堂的家庭教會反而出現增長放緩的跡象。
這使曾牧師想起教會發展史中的一個「怪現象」:基督教在面臨政府壓力時仍保持高速發展,當局的打壓反倒推動福音的傳播;而當宗教政策完全開放後,基督教發展反而受制約,很多教會傳福音的熱情亦逐漸冷卻。
回到中國教會的現狀,他分析説,以前中國宗教政策收緊時,家庭教會都在信徒家中聚會,當政府進行幹預時,傳道人會自動轉移到其它地區繼續傳福音開拓教會,這無形中帶動傳福音和植堂的發展。然而,一旦教會擁有自己的禮拜堂,教會開始安於現狀,其傳福音的活動就被限制在教堂內,從而制約福音事工的開展。
此外,由於中國地價高居不下,購買一個禮拜堂價格不菲,因此建堂會給家庭教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分化教會發展福音工作的精力。
其次,曾牧師提及今日家庭教會面臨最大的挑戰是缺乏牧者、信徒真理紮根不深,倘若中國宗教政策完全開放後亦或助長基督教旁門左道、異端邪説的發展,恐給家庭教會造成更大的衝擊。爲此,曾牧師認爲,家庭教會的焦點應集中在牧者及信徒的培訓工作上,而非人爲的爭取合法化的權利。
在曾牧師看來,沒有人能知道家庭教會獲政府承認的時間表,因此他建議家庭教會與其關注合法化,倒不如先踏踏實實的做好牧養和傳福音的工作。
「其實,在家庭教會合法化的問題上,神有祂自己的安排和計劃,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家庭教會現在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合法化那一天的來到?」曾牧師説。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