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500周年,今天我们如何评价它对于人类现代史和思想史的意义?对于当今社会特别是华人基督教发展有什么重要启示?近日新媒体机构普世佳音以"承传与反思"为题邀请十一位中国学者、牧者、作家、及媒体人展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以此纪念改教500周年。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教授何光沪教授说:"宗教改革提倡从马丁·路德开始,每个人可以直接面对上帝,不一定需要神职人员、主教、神父等等中介。每个人都可以自己阅读圣经,领受上帝的启示。"他表示宗教改革带来思想解放,促进个人地位上升,为现代化提供重要动力。
宗教改革带来一个鲜明的新教精神,他指出,:"对于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把自己绝对化、把自己视为上帝的现象和势力都应该坚决地说『不』。"
被誉为中文教界"网络宣教士"先锋的基督教作家基甸说到,宗教改革另外一个强调的就是"唯独圣经"。改教表面上是反叛,实则是破除迷信,处于后现代后真相时代的信徒更要用圣经真理来衡量媒体中一切只是表面上利于福音的虚假信息。
马丁·路德的有力宣告:"Here I Stand。这是我的立场!"提醒基督徒:"我们要捍卫的、我们所要维护的不是一个信则灵的东西,我们捍卫的真理、我们捍卫的福音、我们捍卫的基督教信仰是真理,因为上帝是真理的源头。"
经济学者李晋则说"新教不新"。他指出改教家并非"创造"新宗教,而是"回归"大公教会的信仰:"在基要的真理上、在认信主耶稣作为教会的元首和根基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强调的是一个普世的教会——宗教改革不是创造,而是回归。"
而北京恩道归正浸信会郭易君牧师表示:"宗教改革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完成式,而是现在进行式···我们要在中国现在教会的发展当中思考在现代语境当中如何使现在的教会更加符合圣经、更加符合神的心意。是Reforming,Not Reformed。"
田烈旭教授则指出,宗教改教也存在一些问题:"宗教改革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宗派坚守自己的宗派就是真理,所以宗派之间爆发矛盾冲突。"这样的宗派分歧如今也存在。
美国洛杉矶永爱教会崔约瑟牧师表示:"在我们新教内部有无数派别,有很多不同种类型的教会,我特别想看到的是,兄弟有爱撼山河。我特别想要看到的是,我们如何处理我们这样新教传统下的不同的教会,怎么彼此相爱,能够携手宣教。"
崔牧师也在访谈中说到,中国教会要继承并融入到这500年的新教改革传统中,但"不是完全要变成一个西方式的教会,也要更多思考如何成为一个中国基督徒事奉上帝的教会。"
基督教作家周威、范学德等则强调宗教改革中体现的教会对于社会公共性的重视。
周威说:"看改教家,看路德的写作的时候,似乎他是在回应信仰问题,但其实,他是在回应当时整个时代,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他呼吁如今基督教出版要拥有更大的视野,不区分读者对象,力求回应时代与社会中信徒与非信徒都关心的核心问题。
"我们信主,不只是坐在屋子里祷告,唱诗赞美。"范学德希望基督徒要承担社会文化使命,听从耶稣的教导爱神爱人,"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