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巴门宣言》90周年,圣经与宗教研究学者撰文反思其对当代人类意义危机的启示,特别是潘霍华和蒂利克等神学家的思想如何与今日社会相呼应。
《巴门宣言》是在1934年5月,纳粹德国统治下,一群基督徒为反对"德国基督徒"运动而通过的信仰宣言。参加巴门会议的代表们认为,德国基督教徒对国家的效忠已经损害了教会,并且纳粹思想的渗透违背了福音。 这份宣言由神学家卡尔·巴特(Karl Barth)起草,主张教会应当只效忠于耶稣基督,而非国家,同时否定了神的话语和圣灵应当服从教会的观念。
潘霍华参与签署《巴门宣言》
格罗夫城市学院(Grove City College)圣经与宗教研究教授卡尔‧特鲁曼(Carl R. Trueman)在Christian Post撰文纪念《巴门宣言》发表90周年。该宣言由纳粹德国的著名神学家于1934年发表,公开反对寻求与纳粹主义和解的"德国基督徒",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是签署者之一。
作者提到,他的同事弗兰·迈尔(Fran Mayer)在"天主教会"(Catholic Thing)节目指出今年是《巴门宣言》发表90周年,并在发布会上引用了潘霍华的信,"只有心存感激,生活才会变得丰富"。迈尔的访问具有时代象征意义,不仅因为当前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有著共同的文化关切,也因为政治与基督教混为一谈的巨大诱惑。
在文中,还提到了另一位德国神学家赫尔穆特·蒂利克(Helmut Thielicke),他是一位路德宗神学家和牧师,曾遭到纳粹追捕,并在20世纪40年代在教堂牧养过一段时间。蒂利克撰写了大量的神学伦理学以及对另一位德国神学家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的批评,其讲道和讲座被收集并出版。
回忆起在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接触蒂利克的著作《上帝世界里的人》,这是一系列关于路德小问答的讲座,发表于20世纪40年代初的斯图加特大教堂。蒂利克的演讲具有紧迫感和相关性,因为他知道每一次演讲都可能是听众听到的最后一次福音信息。
技术进步与人类意义的危机
最近,作者指发现了蒂利克的一本他从未听说过的书:《虚无主义:它的起源和本质,以及基督教的答案》。这本书的背景是纳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提出的人类学挑战,但其论点为今天提供了见解,指出了当代文化的核心问题:关于人类意义的文化共识的崩溃。
蒂利克认为,对人类有终点、终极目的的观念,以及限制是好的这一观念的拒绝,是虚无主义的关键组成部分。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惊人,人类从一种给定的、有限的、目的论的本质转变为一种其限制和目的仅仅是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的力量。讽刺的是,人类的技术才华却使人类变得毫无意义。
当堕胎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安乐死在西方流行时,"人是甚么?"成为个人品味的问题,而不是社会共识的问题。还有冷冻胚胎的问题。我们透过技术能力创造了一些东西,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意义,甚至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在文末,作者认为现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人类学危机的时代,社会无法就人类的意义达成一致。在这样的背景下,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德国面临这个问题的神学家显然是我们可以借镜的对话伙伴。潘霍华的殉道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抵抗典范。蒂利克对人类学以及政治和道德混乱时期的人类状况有著深刻的、自觉的关注,他也应该成为对话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