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仍然有8.4億多人口在挨餓,還有更多的人缺乏微量營養素。生物多樣性將是戰勝營養不良的一個關鍵手段。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不容忽視的責任。對最為貧困的農民來説,生物多樣性是他們避免饑荒的最佳保障。普通消費者也同樣從生物多樣性中受益,享用更有營養的膳食。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本月15日為紀念「世界糧食日」發表文告,呼籲各國重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以推動全球消除饑餓與貧困。安南在文告中説,當今社會有足夠的糧食使所有人達到温飽,但全球仍有8.4億人處在經常性的饑餓狀態,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各國應在政治、經濟和科學等各個方面加倍努力,實現在2015年底將全球饑餓人口比率減半的千年發展目標。
今年10月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宣佈,將「2004國際稻米年科學研究獎」授予中國科學家、雲南農業大學教授朱有勇和一位日本科學家。
據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報導,參加「國際稻米年科學研究獎」競賽的共有來自全球800多名科學家。朱有勇的論文《稻米基因多樣性和病理控制》以及日本科學家的論文分獲農藝學和養殖學領域的一等獎。10月14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其總部所在地羅馬向獲獎科學家頒發了獎項。
與此同時,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於本月14日至15日在美國愛荷華州得梅因市參加世界糧食獎國際專題討論會時,捧回了本年度的「世界糧食獎」。他是獲得這一殊榮的第二位中國人。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羅伯特•布朗表示:「袁隆平開發的雜交稻對中國和世界的貢獻都是一樣大的。雜交稻很大地提高了產量,原來每公頃產量為4.2到4.5噸,現在已經提高到了每公頃6.2噸,在最小的單位面積裏提高了產量,超級雜交稻的產量將達到每公頃12噸,比原來提高了200%。」
現時,非洲南部七個國家:安哥拉、萊索托、馬拉維、莫三比克、斯威士蘭、尚比亞及辛巴威,因為多種原因而陷入糧荒,1,840萬人捱饑抵餓,約一半是兒童。世界糧食計畫署執行主任莫里斯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均發表聲明,呼籲國際社會幫助仍處在饑餓中的人們,特別是讓兒童早日免受饑荒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