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日與萬聖節的五個主要差異

Luther

宗教改革日與萬聖節都在同一天--10月31日--被慶祝。「宗教改革日紀唸的是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將他的九十五條論綱釘在德國威騰堡教堂門上的事件。」相對而言,萬聖節則是基督教慶典的對立面,是源於異教信仰的一天,參與者慶祝黑暗而非光明,死亡而非生命。雖然宗教改革日並非正式的慶典或公共假日,但美國人卻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參加萬聖節狂歡,卻很少思考宗教改革日對當今生活的影響。

以下是宗教改革日與萬聖節之間的五個主要差異。

1,恐怖支出與靈性復興

美國人在2023年花費超過120億美元在糖果、服裝和裝飾品上。前幾年的消費習慣略低,儘管最近的增長部分歸因於通貨膨脹。

隨便對比現在與十年前的零售貨架,就可以看出裝飾家居內外的創意方法多了許多,甚至有些物品還借鑒了其他節日的裝飾,例如恐怖倒數日曆和裝飾骷髏的「聖誕」樹。許多消費者緩慢駕車、騎車或步行穿過住宅區,以欣賞墓碑、骷髏和被萬聖節化的熟悉角色等日益豪華的裝飾展示。

近年來,萬聖節的流行或許與人們對逃避現實的需求有關。偽裝、聚會、食物和超自然元素提供了一種從美國不穩定的政治和經濟局勢中,以及日常生活的情緒壓力中暫時脱身的方式。無疑,這個「節日」在受歡迎度和盈利方面都有所增長。

宗教改革日則慶祝基督徒不再需要向教會支付「贖罪券」。賈斯汀·霍爾科姆(Justin Holcombe)解釋道,在路德發起宗教改革之前,「有心追求靈性的人被告知要通過慈善工作、朝聖和各種宗教活動來證明自己。他們被鼓勵通過購買贖罪券來獲取教會所掌控的這種『功德』。」儘管變革並非立刻發生,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卻發起了一場與萬聖節相反的運動--讓人們停止購買教會無權出售的特權。

教會的腐敗,加上大多數人不會閲讀拉丁文(甚至完全不識字),使得信徒誠心花錢來買通往天堂的「道路」。他們甚至認為可以為親人付錢,使其從煉獄中被解救到天堂。然而,《聖經》教導我們,只有基督為救贖付出了代價。保羅寫道:「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以弗所書》2:8)。

2,路德的真理立場 vs. 教會的妥協

大衞·馬蒂斯(David Mathis)認為,「[路德]選擇10月31日,可能並非偶然」,因為這一天已經與異教慶典和基督教重新命名的萬聖節前夕畫上等號。這一日期源於凱爾特人對死亡與邪靈之神薩温(Samhain)的懼怕,教會嘗試藉由紀念聖彼得、聖保羅等逝去的聖徒,將這一天改造成對聖徒的紀念日。路德選擇10月31日具有象徵意義,表明他和所有理性的基督徒將只敬拜永活的上帝--絕不妥協。

換句話説,即使是基督教化版本的萬聖節,也只是一種異教的變形。教會並沒有完全壓制異教信仰,而是僅僅稍微改變了崇拜的方向。羅馬教會鼓勵信徒敬拜聖母瑪利亞和使徒--已逝的聖徒,並為此舉辦特殊的宴席和節日。

路德幫助普通信徒理解,「聖徒」指的是所有僅靠信靠基督得救的人。因此,雖然有許多已逝的聖徒,但他們不應該被崇拜,也不應該用金錢或特殊儀式來紀念他們。正如賈斯汀·霍爾科姆所説:「因為贖罪券而在靈性上受壓制,且無法確信上帝恩典的信徒,路德向上帝真正的聖徒宣告了白白的恩典。」

3,萬聖節對恐懼與屬靈黑暗的誤解

對付恐懼的方法有避開令人害怕的事物、躲藏或戴上偽裝。古老的萬聖節傳統包括穿戴偽裝,以智取惡靈。發糖果成了另一種驅除邪惡行為的方式,無論這種行為是靈性的還是人為的。事實上,不發糖果(或發蘋果或牙刷)有點像不給黑道保護費。無論如何,萬聖節上對恐懼的崇拜和利用是顯而易見的。而有了裝扮,有些潛在的破壞者和小偷可能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雖然絕大多數參加者只是普通人單純地在玩樂。

許多人選擇在萬聖節待在家裡,因為他們不喜歡那麼多隱藏的面孔以及假血、尖牙、戴著曲棍球面具的連環殺手等恐怖的畫面。

然而,很多人卻喜歡恐懼。他們認為塔羅牌和招魂術無害。如果能對超自然現象一笑置之,或把它當成娛樂來源,他們便認為邪惡無法掌控自己。喬恩·布魯姆(Jon Bloom)提醒説:「低估屬靈邪惡的力量並高估我們抵抗它的能力是非常危險的事。」

確實存在屬靈的黑暗勢力。保羅告訴他的讀者,有「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以弗所書 6:12)。耶穌曾從那些在靈性、身體和情感上折磨受害者的人身上趕出惡鬼;這些力量絕不能掉以輕心。

然而,真正相信基督耶穌是得救與保護的基督徒知道,耶穌的能力遠勝於魔鬼,而裝扮和化妝既無需也無法用來躲避邪惡。宗教改革提醒我們要靠基督在我們中間親自帶領戰鬥來對抗恐懼,祂即時可及且大有能力。偽裝毫無意義--我們穿戴的是基督。祂是我們對抗永恆黑暗的保護,而非對抗肉體上暫時的安全。撒但無權奪走我們的永生。

4, 迷信 vs. 經文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昧人藐視智慧和教訓。」(箴言 1:7)萬聖節的貨幣是對死者、黑暗和黑暗靈魂的迷信恐懼與尊敬。這些恐懼是通過異教文化傳承下來的,並在羅馬教會的推動下持續了幾個世紀。利用恐懼進行領導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讓人們無法接觸到他們主要的真理來源--聖經。

如果某人無法閲讀真理,那麼利用他們的恐懼就容易得多。不幸的是,教會已經偽裝和扭曲了福音,而當大多數人無法閲讀拉丁文時,他們就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一點,因為羅馬選擇了這種語言來翻譯原始的希臘文和希伯來文。文盲問題普遍存在,即使在當地語言中也如此。

多虧了宗教改革,聖經被翻譯成普通德語,隨後又翻譯成其他語言。這一現象的發生相當迅速。如果至少有一些人能閲讀,他們就能自行判斷神的話語的真理,並直接從文本中分享。他們會認識到救恩是單靠恩典而不是良好的行為、努力工作或付費等核心教義。神希望我們閲讀祂的話語;祂宣揚其價值:「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對教訓、督責、矯正、在義上訓練人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 3:16)詩篇119:11宣告:「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經文作為神性格、祂的意志和目的、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以及通過耶穌的救恩計劃的故事,具有無法估量的價值。

5,有基督就不需要靈媒

對許多人來説,萬聖節的一個熱門吸引力是與已故摯愛的靈魂或隨機個體聯繫的想法。尋找鬼魂、在鬧鬼的房子裡過夜、拜訪靈媒、舉行招魂和其他邪教實踐都是建立在這樣的前提之上:如果找到正確的地方、合適的人或正確的工具--靈媒--就能聽到死者的聲音。

基督徒慶祝他們唯一的靈媒是耶穌,祂在信徒和活神之間代求。大衞·馬西斯解釋説,路德的遺產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路德張貼他的論題多年後,加爾文的朋友尼古拉斯·科普舉行了一次萬聖節大會,宣告基督是唯一的中保(而不是『聖徒』)。一些人懷疑這個明顯的基督教演講是由加爾文撰寫的,隨後他很快便不得不逃亡。」對於教會來説,這件事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路德的論題引發了教會內部以及那些教會領袖誤導和壓迫的社區多年的變革。能夠享有與耶穌基督的個人且直接的關係,並可以直接向祂請求赦免或祈禱的想法,削弱了神父的權力與金錢,並將敬拜的重心恢復到救主身上。對路德及其支持者來説,這是一種真正的危險--而非虛構的恐懼。

宗教改革的美好在於基督教價值觀奠基的社會中卻被遺忘,鮮有國家記住這個日子或以任何方式慶祝它。喬·卡特指出,「萬聖節在國家假日中唯一得到承認的國家是智利和斯洛文尼亞。」在德國只有七個州承認這一天。可悲的現實是,我們忘記了一個在整個社會中產生如此積極影響的日子,這一天促進了識字和譴責腐敗:新教教會的開始。然而,他們卻樂意在萬聖節上花費120億美元。(資料來源:christianity.com)

甘迪斯·路西 (Candice Lucey) 是一位來自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自由作家。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