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10名醫護人員被殺 機構澄清「未有進行傳教」

20100809intl_pic1.
阿富汗國際援助任務(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Mission, IAM)週一(9日)在喀布爾舉行了一次記者會,總執行長法蘭斯(Dirk Frans)澄清機構「未有進行傳教」。(圖:美聯社)
屬於阿富汗當地的一個醫療救援組織的10名外籍醫護人員被發現於上週五(6日)在紐里斯坦省(Nuristan) 醫療營地返回喀布爾途中遭槍殺。對於有報導指是武裝恐怖分子塔利班所為,組織澄清兇手尚待進一步調查,並強調「組織的工作雖以基督教精神為動力驅使,但從未促使當地人改信」。

遭遇今次悲劇的機構名為國際援助任務(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Mission, IAM)週一(9日)在喀布爾舉行了一次記者會。IAM總執行長法蘭斯(Dirk Frans)確定了10名遇害的醫護人員名單,其中包括6名美國人、1名德國人、1名英國人及2名阿富汗人。據説,10人的醫療隊伍剛剛完成了一個為期兩週的眼科醫療任務,他們從喀布爾開車到紐里斯坦省(Nuristan),然後騎單車和爬山才到達了該省西北部最貧窮的村落中,回程的時候,他們打算經過巴達赫尚省(Badakhshan)回到喀布爾,以為此路比較安全,怎料卻遭槍手埋伏殺害。

「我們向每一位遇難的同事對服侍阿富汗人的委身致敬。那些不認識他們,也沒有看到過他們工作的人,除了向他們致敬之外,並沒有其他更好的可以做了。」法蘭斯向傳媒表示。

據《美聯社》7日報導,一名武裝恐怖分子塔利班的發言人Zabiullah Mujahid向媒體自首,説塔利班槍手殺害這些醫護人員是因為「他們為美國來做間諜,而且宣揚基督教」。

自消息傳出之後,各界人士紛紛針對塔利班發出強烈譴責。其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事件感到「極為震驚」,強烈譴責塔利班這一「嚴重罪行」,而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則表示「殺害這些醫務援助人員是殘酷暴力的無恥行為,表明了塔利班的野蠻」。世界福音聯盟亦聯同亞洲福音聯盟聯合發表聲明,指斥「無理地殺害人道主義工作者是極大的殘暴行為」,同時擔心「這將大大影響到成千上萬有需要人士得到適當援助的進程」。

然而,IAM面對傳媒時卻淡化塔利班是殺害10名醫護人員的真兇。法蘭斯説:「誰是背後的兇手將會是一個影響IAM未來的重要因素,相信目前阿富汗內政部、聯邦特務及其他警方組織已經全力為此進行調查,真兇尚待進一步確定。」

同時,針對外間指IAM在阿富汗當地宣揚基督教,法蘭斯再三澄清説:「IAM是一個基督教機構,我們從來沒有隱瞞這個事實。事實上,我們也是按照這樣的身份來向阿富汗政府註冊的。我們的信仰的確驅動和激勵我們的工作,但是我們從未促使當地人改信。」

「我們順服於阿富汗的法律。我們也簽定了國際紅十字會及紅十字運動和非政府組織災難回應計劃的操守守則,換句話説,『救援工作並不會被用作推動某種政治或宗教立場』。」法蘭斯説。

法蘭斯即時向傳媒展示了阿富汗政府批發的一份文件,上面註明瞭阿富汗政府同意IAM的眼科醫療隊在紐里斯坦省(Nuristan)進行眼科醫療活動。

最後,法蘭斯表示,在真兇尚待官方調查確定期間,IAM無意撤出阿富汗。IAM已服務阿富汗超過40年,過去也曾遭遇過更大的安全危機。IAM承諾,若組織依然受到阿富汗歡迎,並且神允许的話,團隊會繼續留在阿富汗服侍當地有需要的人民。

10名遇害的醫護人員中唯一一位英國人是一位華裔的女醫生Karen Woo (吳凱倫)。據BBC報導,吳凱倫的父親來自香港,母親則是英國人。吳凱倫16歲就離開學校,任職舞蹈員,並熱衷表演藝術,到22歲才決定轉讀醫科,畢業後事業亦一帆風順。

兩年前,當時34歲的吳凱倫首次踏足阿富汗,對這片土地一見鍾情,決心放棄高薪厚職,與一批專業人士創辦一個組織,四出奔走,為阿富汗募捐善款和醫療物資,一心打算留在當地,利用自己的專長幫助當地的婦女。

去年11月,她決定定居阿國,未婚夫史密斯因在機場替她搬行李而與她相識相戀。史密斯之前是英國軍人,目前在喀布爾一個安全承包商處任職。他們倆本來準備於週日飛返英國,籌備婚禮,打算於兩週內成婚,怎料發生了悲劇。

吳凱倫的家人在一份聲明中強烈反對有關塔利班的「間諜説」:「她的動機純粹是基於人道。她是一位人道主義者,沒有宗教或政治計劃。她希望全世界都知道,阿富汗不只受到戰爭蹂躪,阿富汗人也無法得到基本需求。她希望阿富汗的百姓,尤其是婦女和兒童,能得到醫療照顧。」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