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知名改革宗神学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6月3日在其图宾根的家中主怀安息,享年98岁。莫特曼二战期间沦为战俘,《诗篇》哀歌启发信仰;后来的盼望神学重建基督教的末世观,对当代及华人神学界影响至深,生前曾到访香港、内地讲学。
盼望神学而知名:重新建构末世论
莫特曼为政治神学的先驱,从基督复活与十架的基础发展上帝国度的教会观,以至政治神学的论观,而其平生著作繁多并翻译为中文版,对当代及华人神学的发展影响至深,计有《盼望神学》、《被钉在十字架的上帝》和《圣灵大能下的教会》三部曲,以及《弥赛亚神学》六部曲等。《盼望神学》在基督教终末论方面亦有新的贡献,重新建构了末世论,以基督教信仰中的希望为基础,促使信徒在当今世界的思想和行动中负责任地运用这种希望。
此外,莫特曼在《盼望:为了尚未完满的世界》一书透过访谈回顾自己一生,并且评论当今全球的政治文化局势,以及提出基督教基础的回答。纵观其神学不是象牙塔内的产物,而是回应著他身处的世界。
二战死里逃生 战俘营读《诗篇》哀歌
莫特曼为德国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übingen)新教神学院系统神学荣休教授,1926年生于北德的汉堡,16岁时被征召入伍,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他经历了多次死里逃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19岁时,德国战败,他成为战俘,在战俘营中见证了集中营的惨状,对祖国的形象感到幻灭。
在英国诺丁罕的战俘营,莫特曼得到一本圣经,开始认真阅读,并在《诗篇》哀歌中找到了慰藉。1948年,他回到德国进入哥廷根大学念神学,寻求真理和存在问题的解答。
莫特曼于26岁获得博士学位,并与同门的伊莉莎白(Prof. Elisabeth Moltmann-Wandel, 1926-2016)结婚,她亦是世界知名的女性主义神学家。莫特曼起初担任农村教会牧师,其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包括悟普塔神学院、波昂大学和图宾根大学。他的著作《盼望神学》(1964年)使他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德国基督教新派神学家,其影响力遍及西方与华人教会和学术界。
曾到访香港、内地交流讲学
对于莫特曼的离世,为其出版中译本的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在脸书发文怀念"一起走过的日子",重温旧照片"忆念故友",从中回望莫特曼生前在香港与内地的踪迹,包括到访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并与香港神学界学人展开对话,以及参与崇基学院、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合办的研讨会。另访问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及讲学。
普世教会协会悼念
莫特曼亦曾为普世教会协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信仰教制委员会成员(1968-1983),普世教协在网站撰文悼念,秘书长(2010-2020年)挪威教会主教奥拉夫·特维特博士( Dr Olav Fykse Tveit )谈到莫特曼时,表示对他的去世心中充满悲伤和深深的感激,赞扬他在过去几十年作为神学家、教师和教会领袖,对协会是的一份伟大而独特的礼物。
"莫特曼以独特的能力和深刻的神学反思,阐明了这些挑战和深刻的答案,发扬了对三位一体上帝、上帝的创造、对人类和爱。"特维特继续说:"将永远记得与他的美好相遇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