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问约翰牧师》播客中,约翰·派博牧师探讨了如何将圣经中的故事运用到个人生活中。按照约翰·派博牧师推荐的一年读经计划,读者们应该已经开始了《创世纪》第37到第50章的阅读,这些章节讲述了约瑟的生平故事。派博牧师分享了如何从这些生动的叙事中提取出神的意图,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逻辑关系"到"故事叙述"
播客中的一位听众向派博牧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在阅读派博牧师的书《超自然地阅读圣经》时,深受启发,尤其是在理解圣经中"作者的意图"方面。但他困惑的是,如何将这种从逻辑推理出发的思路,应用到圣经中的叙事故事中,尤其是当我们读到《路加福音》等叙事性文本时,如何寻找其中的"弧度"与结构。
派博牧师回应道,理解圣经最根本的目标是发现圣经作者的意图。无论是阅读《保罗书信》中的逻辑推理,还是解读《创世纪》中的长篇故事,我们都应该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写作技巧与结构,传达神的旨意。就像《罗马书》1:15-17中,保罗在论述福音的重要性时,他用了三个"因为"来构建一条严密的逻辑链条:
"我热切地想把福音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因为我不以福音为耻;因为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信的人;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
派博牧师提到,他自己在阅读圣经二十年后,才意识到保罗是通过这样的逻辑关系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每个"因为"都为下一步的论述奠定基础,逐步引导读者理解福音的力量。这种条理清晰的推理过程,是理解圣经作者意图的关键。
约瑟故事中的神意与人生智慧
派博牧师强调,对于圣经中的叙事,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当作一连串的事件进行概括,而是需要深挖每个细节中的含义。以《创世纪》中的约瑟故事为例,派博牧师指出,尽管故事表面上看似一系列充满波折和苦难的事件,但这些经历背后隐藏著神的主权与目的。
约瑟被兄弟们卖到埃及,经历了被冤枉、入狱等种种不幸,但最后他不仅成为埃及的高官,还成功拯救了以色列民族免于饥荒。派博牧师解释道,故事中的大主题是"神的主权",即使约瑟的遭遇充满了曲折,但神的计划始终未曾改变。约瑟在最终与兄弟重逢时说道:
"神差我先到埃及,是要为你们存留余种,在地上保全你们的性命。"(创世纪45:7)
通过这段话,派博强调,即使人的罪行(如约瑟的兄弟们出卖他)看似导致了一系列的灾难,但这些行为最终都是神伟大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拯救更多人。
层层递进的细节与道德教训
除了主权的展现,约瑟的故事中还包含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道德教训。派博牧师特别提到,《创世纪》第38章关于犹大的故事,虽然看似与约瑟的主线故事无关,但它却在叙事结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犹大的不道德行为和约瑟的高尚品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派博牧师认为,这正是作者故意设计的结构,目的是突显约瑟在面对试探时坚守纯洁的品德。
例如,在约瑟遭遇波提乏妻子诱惑时,他坚定地拒绝了:"我怎能做这大恶,得罪神呢?"(创世纪39:9)。这种道德坚定与犹大的堕落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递了圣经在性道德方面的教训。
深入理解圣经的故事与神的旨意
约翰·派博牧师在播客中总结道,无论我们读的是严谨推理的《保罗书信》,还是充满复杂情节的《创世纪》叙事,我们始终要关注圣经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意图。我们需要留心作者通过细节、重复、事件顺序以及人物对话等方式,所传达的神的旨意。
派博牧师鼓励信徒们带著探索作者意图的心态去阅读圣经,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将这些教训与生活相结合,最终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