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華埠長老會潘乃豐牧師談國語人士牧養心得 (一)

國語人士禾場日益廣大 過去十年會友變化大
説起三藩市,很多華人很自然就會想起橫卧在市區東北角的「中國城」(Chinatown,亦譯為「華埠」)。它被譽為是美國最古老和最大的中國城,也被稱為是美國華人最大的集中地。每天,這裏總是來自各方的新移民聚湧而來,同時也有眾多已經穩定落腳的人擴散到其他地區或城市。

伴隨著越來越多大陸而來的新移民,三藩市這個傳統的中國城的語言氛圍也悄然發生著明顯的變化:本是純粹粵語環境的中國城,現在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操著或純正或不純正的普通話。正是看到這樣的趨勢,這裏的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幾年前就開始了國語堂聚會,成為了整個中國城裏面為數很少的幾個有著國語聚會的華人教會之一。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坐落在上行進入中國城主路的入口處約50米的地方,可以説是恰好佔據了中國城的黃金地段,每輛駛進中國城的車輛或者行人都很難忽略掉它那聳立的教堂主樓和醒目的教會招牌。這也成了吸引新移民,特別是很多説國語的新移民的最好廣告。

其中,國語堂的主任牧師潘乃豐牧師有著數十年的教會牧養經驗,近7年來也一直在國語堂牧養,積累了豐富的針對國語人士的牧養經歷。本報日前特地專訪了潘牧師,他分享説國語人士的禾場日益廣大,另外他還分享了不少的針對國語人士的牧養經驗,以及他多年事奉的感受與心得。

中國城國語人士的禾場越來越大

説起中華基督教長老會的黃金位置,潘牧師分享説,其實差點教會就搬到南灣或者東灣。這所教會早在150多年前就有了,是灣區最古老的華人教會,經歷了三藩市大地震的洗禮之後而重建起來的。後來政府要求重新修理,於是教會就乘機重新裝修,當時更為了重修教堂籌款了200多萬美元。因此,很多人開始問到底在哪裏建教會,因為200多萬美金可以在南灣或者東灣買一個很好很大的禮拜堂,而且會吸引更多的會友,為什麼要在這裏只是修整一下?於是大家開始辯論,最後的結論是「我們的使命是在中國城」,於是最後用這200多萬重新改修了教堂,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建一層禮拜堂,更好的服事會友。

正是在這個堂會裏面,粵語堂、國語堂、英語堂的事工互相配搭,結合在一起接觸不同的人羣,比如講粵語的老華僑主要到粵語堂,第二代則很多參加英語堂,國語堂則更多的照顧新移民,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問題他們不喜歡去英語堂,這些新移民則成了國語堂傳福音的對象。

在國語堂事奉這些年來,潘牧師也感受到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説國語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因為整個中國城的氣氛有變,他笑言説,「以前是在華埠買東西你講國語都不睬你的,但是現在連廣東人都講國語了」,這也讓國語堂看到國語的禾場越來越廣大。

他説,現在華人教會中多半都是以中國大陸人為主,特別是講國語的教會裏面主要是中國大陸人,特別是在南灣、東灣有很多台灣人、大陸人組成的國語教會。雖然中國城是傳統的粵語社區,主要是廣東人,廣東人一來灣區就來中國城,但是這些新移民也很喜歡國語聚會。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的國語堂自開始至今已經有不短的時間。和傳統的粵語堂相比,在堅持正統的同時亦加入不少開放而新鮮的元素,比如小敏的詩歌、不少當下社會的熱門例子等等,以更好地牧養這些新移民。潘牧師説,這些新元素不僅得到了國語人士的喜歡,即使是不少粵語的人士也很喜歡,特別是那些新移民。現在在國語堂做禮拜的很多人其實是用粵語比國語好的,甚至其中有一個會友連國語都不會説,還是很喜歡來。

説到近期中國城的教會的發展趨勢,潘牧師提到雖然這裏的新移民流動性非常大,但是中國城是他們的第一站,穩定之後他們就會陸續搬到別的地方。當離開中國城比較遠,很多人也许更容易在自己就近的教會聚會,但是他們不少還是選擇回來做禮拜的,比如國語堂會友並不是住在中國城附近的,而是在三藩市另一端日落區或者是旁邊的城市奧克蘭等。因此可以説,中國城的華人教會還是面對著不小的國語禾場。

過去10多年華人會友情況變化大

潘牧師還説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現在,華人教會裏面會友比例發生了有很大的轉變:過去是以香港和台灣為主,現在是以大陸人為主。而且,80年代或者説90年代初的來美國的大陸學子和現在的又不一樣:「現在的學生很開放,他們幾乎沒有多少無神論的思想,特別是那些來美國的交換學者、博士後等,他們本身就覺得宇宙當中有一位神。為什麼呢?因為人體太奇妙了,宇宙太奇妙了,不可能沒有神,而現在的問題就是這樣一位神到底是誰?這是他們的問題。所以,現在向中國的學者傳福音,重點不是花時間告訴他們宇宙間有神,而是告訴他們你們所尋找的神就是耶穌基督。還有,過去他們很害怕在這裏做完禮拜之後回國之後又怎麼辦,所以總是坐在最後面因為怕上鏡頭,現在他們很開放、很自然。」

還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説國語的年輕人開始增多。正是看到此點,國語堂很重視做年輕人的工作。潘牧師坦言,中國城的華人教會裏面年長信徒最多,不免令不少年輕人卻步,因此教會更應該要克服這個現象,吸引年輕人來。他給這些年長的信徒發出挑戰説:「你們是很愛主,但是教會的未來在哪裏呢?10年、20年之後怎麼辦?教會都老化了。我們要做青年人的工作,他們是教會的未來,如果我們只是做今天的教會,大家很愛主啊,但是未來怎麼辦呢,所以我們要做青年人的事工,要建造明天的教會。 」

現在國語堂有不少年輕會友,雖然他們大多住在比較遠的三藩市日落區,但是他們還是非常投入於教會的活動。潘牧師分享説,國語堂一直在努力栽培他們成為一個團隊,因為年輕人喜歡在一起成長,透過團隊他們可以更有凝聚力,成長也更加健康和穩定,並且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教會得到很好的牧養。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