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父親節日期大不同,父親節慶祝繼續燃點,身為父親有何角色?泰勒大學校長提醒父親4件事。
泰勒大學校長米高邁·林賽(Michael Lindsay)在《基督郵報》(Christian Post)撰文,提出父親需要給孩子4件事。
第一,「幫助孩子接受失敗」,每當孩子遇到挫節,父親或母親都會好緊張,盡辦法減輕孩子的痛苦,不忍心看到他們受苦。不過這樣反而阻礙了他們發展,尤其是性格。
一個堅強的人要從困難中磨練出意志力,小小苦楚等於激勵。不少企業家走向成功之路都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關鍵點是從失敗中站起來,父親的角色是陪伴孩子走過這冒險之旅。
第二,「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生命如流水沒有既定的格式,而且每天都是新的,未來的道路從來沒有被預定。
前任美國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由於有極高的天賦,一直夢想成為鋼琴家,參加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不過長老會牧師的父親鼓勵她探索新的人生路。
萊斯15歲入讀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Denver) ,啟發了對蘇聯和國際事務產生濃厚興趣,這一門研究推動她走向學術和公共政策之路,最終被任命為史丹福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教務長,也成為第一位非裔美國女性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
第三,「幫助孩子學習和適應新環境」,如果兒女上大學或者開始工作,盡量鼓勵他們認識多些人,從不同角度瞭解、進入新環境,最重要有同理心,深層次地去了解兒女,這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第四,「永遠保持良好關係」,不要跟孩子斷絕來往,我們的人生軌跡很弔詭,有時新的開始是從失敗中走出來的,我們要鼓起勇氣跟孩子一起開創新的生活。甚至父母受傷害和失望的時候,都要保持這個原則,能夠幫助我們駕馭困難,過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