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讯】5月25日,罗省角声总监李伟强牧师结束了四川灾区五天之行。并在角声网站发表了这难忘五天的所见所闻、以及个人感受。
以下是李伟强牧师的特别分享:
同胞之情
5月21日,就是大地震后的第十天,透过红十字会的安排,我到了四川,问候当天的灾民,以及点收角声所送一百万人民币的救急药物。第二个晚上,我到了灾区附近江油巿(李白的故居),在简陋的帐蓬下,露天过夜。
回想自己在八○年代期间,第一次踏足四川,登峨嵋山峰。入夜时份,我们终于到达峰顶,原先打算入住那里唯一的宾馆。但沿途见到有很多游人,披上租用的军大衣,睡在寒冷的路边和宾馆的入口处。心想大概我们也要跟他们一样"露宿街头"。结果,发觉里面仍有钗h房间,祇是都留给我们港澳人士、外国人或高官之用。
当时我想,大家同是中国人,为甚么有这样的分别呢?今晚,我能够和四川的灾民一同"露宿街头",就如保罗所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夜深,我在睡梦中醒来,看见旁边帐蓬下熟睡的人们,深深感到他们就是我的同胞。
赤子之情
5月22日,就是到了四川的第二日,我到了都江堰。最初,看见钗h倒塌的楼房,我和其他人都一同哗然。最后到了曾活埋近千名师生的聚源中学,踏过曾秽髀L学生尸体的操场,大家都变得异象的沉默;走到废墟般的学校遗址,闻到不知是消毒药水、还是尸体的恶臭味,心里默默为死去的小生命祷告:"上帝啊,怜悯他们,安慰他们的父母!"
临离开四川的前一日,我要求再到聚源中学凭吊。当日,有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访问我,我告诉他们:"我是代表海外的华人基督徒,把捐赠的药物带往灾区。我们更希望再集资捐款,重建一所倒场了的中学。"在场围观的人,都衷心感谢我们。
感谢神,藉著角声,能为这些孩子和家长们做一点点事。上帝曾对约拿说:"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钗h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拿4:11)"我们又岂能不爱惜这些生命呢?
主内之情
5月25日,我在离开四川之前,参加了成都巿恩光礼拜堂的主日崇拜。当天,他们举办了一个特别祈祷会。在那里,我与三百多位当地的信徒,一同开口为四川祷告。然而,我与钗h弟兄姊妺一样,说了几句,就变得泣不成声了。
在祷告会中,牧师带领会众诵读诗篇46:1-3:"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匉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
"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水虽匉訇翻腾",在大地震后再读到这些话,能深入体会其中的意义。然而,最重要的,是最后的一句:"我们也不害怕"。
结束前,牧师带领会众唱"天父必看顾你",一首平常唱得滚难熟,甚至有点感到亳无新意的诗歌。副歌很简单:"天父必看顾你,时时看顾,处处看顾,祂必要看顾你,天父必看顾你。"但当我一面唱,一面看著坐我周围的四川弟兄姊妺,想到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眼略ㄣ蟋M地流下来。
再看看教会的墙上,挂著"以马内利"四个大字,正好提供大家,上帝与我们同在。虽然四川地震伤亡严重,令人惨不忍睹,然而,在困苦绝望中,神仍然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四川,天父必看顾妳。
骨肉之情
离开了四川,我先到香港,再回美国。环境改变了,灾区的情境,祇有在电视上才能再见到。然而,我曾经接触过、慰问过的灾民,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脸容仍然浮现在脑海之中。
我认识了几位灾民,其中包括:失去子女的父母、因女儿失踪多日而变得痴痴呆呆的母亲,也有经过七日七夜翻山越岭逃生的幸存者;在医院里,我探望了一个由重灾区北川由直升机送来的重伤病人,又遇见两位正为子女要接受双腿肢切除手术而焦虑徬徨的母亲。
他们不再是电视莹光幕上出现的脸孔,乃是一个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他们也不单是四川的"那些灾民",乃是我的"骨肉之亲"。 保罗想到自己的同胞,他说:"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9:3)"
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我们可能祇看到灾情和悲情;然而,在这五天的探访,我却体会了当中的人情和亲情。
谢谢您的代祷。以马内利,主恩足用!
角声李伟强牧师四川灾区行特别分享
他们不单是四川的"那些灾民",乃是我的"骨肉之亲"
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