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历社会撕裂和疫情,教育工作者面对怎么样的压力?显理中学吴浩然校长在明光社" 教育:信念与传授"讲座,分析老师在华人文化的组织面对跨代的人际的挑战,未必是社会争议,牧者宜留空间取信任,他们自会放下面具显露真情。
教师当下的挑战:政治、文化、经济、科技
教师当下面对的挑战来自: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的范畴。政治上,面对东西方价值观挣扎,承受两极化社会的谴责和冲突,疫情下学校停课让他们暂时退出,有缓冲的时间处理冲突的方式,透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来应对。
文化方面,教师社群面临不同意识形态,世代交替带在社会发生动荡事件之后,将争拗浮现出来面对这类问题,不同年代的老师有需要进行跨代沟通。
经济方面,收入较稳定经济不景和疫情对老师的打击相对减少,他们更加关心社会弱势,贫困学生的学习。
科技方面,疫情之下进行网上教学,无论创新或保守的老师都需要面对,好处是善用新科技和媒体;弊处是教学是人与人的互动,且在网上发表信息也需考虑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师训方面需要关注这点。
华人文化对老师的影响
老师面对的挑战也包括如何协助学生在互动情境下进行学习,吴浩然指出:"老师很大程度上不是社会对他的影响,是他所属学校的文化带来的影响。"
老师在文化情境适应合群,华人社会排外,山头主义本身是正面的,以维持和谐但影响到学校之间不同层级的老师,年青新晋老师或会有较强的主观想法,当老师都有一套牢固的价值观,双方放下自我的价值观互相妥协不容易,他们会觉得妥协就是不公平,资深教师在冲突中不会站在任何一方,这种心态削弱学校在重要问题的发言。
另一种常见的华人文化是尊严,上级要求下级服从,前线资深老师为大局著想,间接表达消极的声音,将自己理想放下一边,新入职老师的热情日久或渐被磨灭。有些教师虽然受学生欢迎但教师同事之间却不受欢迎,他们惟有自我隔离独自工作,抽离少沟通。
教会牧养老师遇到的挑战
基于以上的问题,老师在教会或隐藏内心,吴浩然提出五方面的方法。他指,牧养教育工作者,关怀他们保持教育初心,老师的强烈使命与社会现状政治环境无关系,不用怀疑是否适合做老师,箴言29章18节说:"没有异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
鼓励老师著重的是人际关系,并非学科知识,在学校大部分处理的不是学科知识是人际冲突;课程管理不如了解人的心理,因人事很复杂的;过程导向代替成果导向,老师是专业讲员,鼓励他们作专业听众,诗篇46篇10节说 :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最后是打动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吴浩然劝勉牧者,老师各有类型不用将他们定型,老师面对的是人与人的相处,需要留空间给他们,让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人放下自我的面具,并聆听他们的感受。
明光社自9月至12月举办"专业.伦理.牧养讲座系列",一连六讲,该次讲座为第二讲,于9月30日举行,分享嘉宾:显理中学校长吴浩然,主持:明光社总干事蔡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