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堂奋会的第八晚,鲍维均牧师用"蒙恩的女子"为题分享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故事,讲解有关呼召的讯息。经文出自《路加福音》一章26至38节。
鲍牧师与大家思想一个人物——马利亚。神呼召马利亚去跟从她。人觉得马利亚实在伟大,很多人羡慕她的儿子能做弥赛亚。看福音书对马利亚的描述的话,圣经中的三个片段让人看到马利亚是很不容易的角色,但亦看到她实在有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三个片段—马利亚之难
第一个片段在马利亚和约瑟带十二岁的孩童耶稣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回程到半路发现耶稣不见了,于是回去找耶稣。在圣殿找到耶稣时,马利亚说:"我儿!为甚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为什么马利亚要说"你父亲和我"而不写"我们"、或"我和你父亲"呢﹖强调"你父亲"的原因为何呢﹖而耶稣回答:"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可见此处是讨论"谁是父亲"的问题。耶稣反问马利亚:妳知否我在世时,是以天上的父为中心吗﹖妳知道我是神的儿子吗﹖在此片段中,马利亚此刻存在的价值就是说出一句话而被耶稣更正,为的是耶稣所强调的"我当以父的事为念"。
第二个片段在耶稣三十岁开始公开事奉的生涯,是著名的迦拿婚宴的神迹的记载。当婚宴上酒不够时马利亚告诉耶稣:他们没有酒了,然后耶稣说了一句震撼性的话:"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似乎不大高兴。后人尝试把耶稣的说话温和化后,忽略了此段经文震撼性的原因。此处耶稣母亲明显说要做点事,而耶稣认为不大正确,因为"时候还没有到",然后一转头就将水变成酒,可见"时候未到"指的不是施行水变为酒的神迹,而是母亲的另一个要求。
到底耶稣说的"时候未到"是指什么呢﹖鲍牧师带大家从约翰福音的其他部份寻找答案。约翰福音七章"他们就想要捉拿耶稣;只是没有人下手,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八章"这些话是耶稣在殿里的库房、教训人时所说的,也没有人拿他,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当七个神迹都过去后,十二章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此处所指的时候是指"得荣耀的时候"此处的荣耀是"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钗h子粒来。"不是靠著什么威风而得荣耀,而是到十字架上受死。再看十三章"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多次的"时候到了"让人明白如何理解水变酒神迹里耶稣所讲的"时候到了"。
约翰的七个神迹过去后耶稣仍然说时候未到,但神迹都过去后,时候就到了。耶稣纵然能行水变酒的神迹,但他表明"人子得荣耀的时候"仍未到,因为人子得荣耀不是靠神迹奇事,而是靠十字架的死。
鲍牧师想像,很可能耶稣的母亲说"酒用尽了",下一句可能是:"现在是你公开事奉的开始,岂不是你荣耀自己的时候吗﹖"而耶稣说:"母亲呀,这与你没有相干,弥赛亚得荣耀是在十字架上"耶稣要说明自己得荣耀不可以绕过十字架走。而约翰记载的第一个神迹即为说明此道理,并且在马利亚的话被纠正的情况下说出,带出弥赛亚存在的目的。
存在只为让耶稣更正她的误会?
鲍牧师讲第三个片段时先提出一个问题。呼召马利亚不是做先知,也不是做神学家,她的角色就是耶稣的母亲而已吗﹖
《路加福音》一章提及马利亚去见伊利莎白的场面:"那时候,马利亚起身,急忙往山地里去,来到犹大的一座城;进了撒迦利亚的家,问伊利莎白安。伊利莎白一听马利亚问安,所怀的胎就在腹里跳动。伊利莎白且被圣灵充满。"这里有两个母亲见面,提及伊利莎白的胎跳动。《圣经》先预言了约翰的出生,再预言耶稣的出生,这是平行的记述,是作者要讲二者有连贯性,但跳动的胎儿施洗约翰看出对方是弥赛亚因而欢喜跳动,表明了二者的高低。
伊利莎伯明白自己的胎不及马利亚,因此说:"你在妇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怀的胎也是有福的!"有关马利亚怀胎的福气的句子不只一句,还有伊利莎伯的另一句:"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为主对她所说的话都要应验。"第一个提及的是"肉身的福气",而后面讲的是"相信的福气",到底怀胎福气更大呢,还是相信的福气更大呢﹖也就是问:与耶稣血缘上有关系的有福,还是与耶稣的信心有关系有福呢﹖
《路加福音》八章掀开答案。当有人告诉耶稣:"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见你。"时耶稣说:"听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犹太人很重看血缘关系,整个约的关系是基于血缘,因此他们常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为自豪。而此处说"听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却证明了遵行及相信的福气比起怀胎是更大的福气。
十一章一件事更清楚论及怀胎及福气的问题。有个女人说:"怀你胎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耶稣说:"是,却还不如听 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进一步清楚地讲明遵行相信的福气更大。《使徒行传》的其中一个中心,是论述外邦人有机会成为神的子民,而《路加福音》的记述则预备读者的心,明白相信而遵行神的话语更重要,外邦人不需血统亦能靠著相信及遵行神的话语而成为后嗣。
三个片段,藉著十二岁的记载知道"谁是父亲",藉三十岁记载知道耶稣藉十字架的死成就救恩,藉著第三片段福气的比较知道外邦人亦可得福音的好处。值得注意的是三个真理都在马利亚受委屈后带出来,似乎马利亚的存在就是为了让耶稣更正她的误会。
马利亚的榜样—对耶稣忠心跟从
为马利亚的重要性,鲍牧师再带大家看几处经文。天使向马利亚问安时,"马利亚因这话就很惊慌,又反复思想这样问安是甚么意思。","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孩童耶稣十二岁在圣殿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之后"他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他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他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旧约记载中雅各将约瑟的作梦一事存在心里,但以理将所见的异象亦存在心里。
马利亚知道耶稣所做的远超她幻想和明白的。鲍牧师认为马利亚是学习的榜样,因为她纵然不明白,却一面跟随耶稣。《使徒行传》记载五旬节时马利亚亦与门徒在一起。她一路跟随耶稣,见证耶稣的每件事,相信神的每句话,直到耶稣死而复活她一直是忠心地跟从。
她能成为一百二十人中的其中一个,再没其他特色,却成为信心的榜样,因为神呼召她不是做伟大的工作,甚至是委屈的工作。换了别人可能生气回头就走,但她一直跟随,在耶稣死而复活后她和门徒一起等候圣灵。她不是英雄的马利亚,却是一名信心的女子,在历史中肩负自己应做的角色。生子后她没有再做伟大的事情,但马利亚是最忠心的事奉,在她的角色中对神忠心。养大耶稣只是微小工作,但没有马利亚就没有耶稣。这不是"圣母",因为神可以拣选其他人做,但是值得学习的是她对神有忠心。
马提亚—历史中重要一环
特别的是《使徒行传》一章不单讲马利亚与大家一同祈祷等候圣灵降临,更用一半篇幅提及拣选马提亚以代替犹大。虽然马提亚以后没有再出现,但为了补上数字,马提亚的记载相当重要。因为犹大死后,神要要重组祂的子民,十二使徒代表十二支派,缺一不可,因此用了半章来介绍马提亚,
鲍牧师说,马利亚和马提亚二人看来没什么资历,圣经也没有提及他们有什么显赫的背景,但他们相同的资历就是对耶稣忠心,一路跟耶稣在一起,"看来二人都很凄凉,没有地位成就,却是历史中重要一环:福音书不能没有马利亚,《使徒行传》也不能没有马提亚。"他认为就像茶楼桌上的每种酱汁都有特别作用:吃萝卜糕要用上酱油,吃牛肉则用喼汁,都各有位置,"神没有拣选错误,历史的需要如是,每个人在救赎历史中都有自己的一环角色。"
百多年前一位寂寂无名的主日学老师金寇尔(Edward Kimbell)1855年波士顿的Mt. Vemon Congregational Church教主日学时,把卖鞋的小孩拉过来听。他听了后信了耶稣,他就是慕迪(Dwight L. Moody)。一天他在芝加哥附近一所大学给一学生查普门(J. Wilbur Chapman),坚固他信仰,让他成了出色的传道人。传道时有个实习神学生,帮助他安排诗班和排椅子,他就是信恩德(Billy Sunday),信恩德到处讲道,讲道后组织不同教会的男士聚会。一次小组请了末底改‧汉中(Mordecai Ham)讲道,1934年他讲道时少年葛培理信了主。
这连锁的布道活当中,慕迪是美国最出色的宣教布道家,有人说甚至中国早期的宣教士三分之一出自慕迪神学院。寂寂无名的主日学老师跟慕迪传福音,他又跟查普门传讲,查普门又向信恩德讲道,信恩德男士组织所邀请的讲员却令葛培理信主,带领千千万万人信主。六个人,中三个是名不经传的人物,但没有这名不经传的三个人就没有著名的三人信主。教主日学、辅导、讲道这些工作虽然细微,但一环扣一环,追溯到波士顿的主日学教室,但最后却改变世界。人一般只尊崇三个有名的人,但上帝亦用不出名的三人。
每一环都不能失去
鲍牧师说:"马利亚、马提亚是小环节,我们愿意做这小环节吗﹖可能只是主日学诗班、搬枱椅,怎么知道神不会透过一个学生改变世界﹖又怎知道在讲道时神不会使用一个人改变世界﹖怎不想像神可以透过你的一个小组改变世界﹖福音能发展往往是因为我们眼中的小人物。"
他又提及加州柏克莱大学社会学两三年前的一篇博士论文研究为何台湾基督徒比例如此小,但台湾人到了北美约有三分之一成为基督徒。文中的结论是因为教会里有不少妇女令新移民有家庭气氛,令他们有归属感因而愿意返教会。因为微小的妇女令不少新移民留在教会中,可见每一环都不能失去。
鲍牧师说,今晚讨论的是带职事奉。若金寇尔不认识在鞋店里工作的慕迪,就没有之后的宣教运动,在造鞋的工厂神用他的岗位事奉,每个岗位都有神要我们接触的不同群体。
鲍牧师对叫一些带职读神学的人千万不要辞去工作,因为能接触的人种比牧师多很多,这是牧师无法做到的。「每个职业神都能使用,视乎为了什么作工。是否相信神把你放在一个职业当中,为让你改变世界,不论那是你的家庭、银行、鞋店﹖带职事奉不是指九成赚钱一成为上帝,而是知道在全时间的职业中荣耀上帝。
神要你在一生职业里荣耀上帝,因此上帝不一定要你做其他事,而是在现在岗位中改变习惯,以致你能成为重要的一环,使你成为相信的子女。在你的岗位上态度完全要改变,不再为自己、不再为金钱,你的态度就很不同。可能神要你在职场上开始查经小组,可能要跟人辅导。这些都很不容易,但神要你这样做去改变世界。神不单呼召约翰保罗这些大人物,也呼召马利亚、马提亚去改变世界。
今天神呼召你,让你知道在神国度有重要角色。不一定要你出名,但是最重要的一环,你愿意回应神呼召做带职事奉吗﹖带职事奉不是做二等公民,神要你荣耀祂,在你的岗位用各种方法见证祂自己。神要你在岗位上完全献上去改变世界,或是长者的祷告,或母亲照顾婴儿,不论什么岗位都为神而做——不再为自己而活,而为上帝而活。」最后鲍牧师为接受呼召的弟兄姊妹祷告。
相关新闻:
[奋兴会之一] 鲍维均博士讲"圣洁的事奉"
[奋兴会之二] 鲍维均博士:刚强壮胆 敬拜独一真神
[奋兴会之三] 鲍维均博士谈"福"与"祸"
[奋兴会之四] 鲍维均博士:现今的机会
[奋兴会之五] 鲍维均牧师:"列国先知"—耶利米的警世称号
[奋兴会之六] 鲍维均牧师:从约拿讲公义与怜悯
[奋兴会之七] 鲍维均牧师:放下争竞 背上十架跟随耶稣
[奋兴会之九] 鲍维均牧师:别拦阻神的工作
[奋兴会之十] 鲍维均牧师:《启示录》的福音与祸音
-
带著"重刑犯身分"就职的总统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会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难所:福音派领袖支持执法进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员会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领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开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新政策。他强调:"教会是罪人的避难所,但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庇护所。如果这些教堂收留了谋杀犯、强奸犯或其他非法进入美国的犯罪分子,那么政府完全有权力进入并将他们带走。"
-
约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读经计划开始了 如何把圣经故事运用于个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问约翰牧师》播客中,约翰·派博牧师探讨了如何将圣经中的故事运用到个人生活中。
-
中国家庭教会接收奉献遭"诈骗罪"指控 引发国内外联合声援
近年来,中国多地家庭教会因接收信徒奉献被当局以"诈骗罪"名义进行刑事指控。临汾圣约家园教会成为最新的目标。2024年年底,教会成员、法律界人士及部分北美基督徒领袖联合发布声明,表示反对以"诈骗罪"名义迫害教会,呼吁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释放被捕人员。
-
韩基总呼吁WEA2025主办教会停止财务支持 并要求关键领导人辞职
1月17日,韩国基督教总联合会(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简称CCK/韩基总)发表声明,对计划于今年10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世界福音派联盟(WEA)大会提出质疑。该声明敦促即将承办WEA2025大会的爱之教会(Sarang Church)将其对WEA的财务支持公开化,并要求负责筹备大会的关键人物——WEA副秘书长塞缪尔·蒋牧师(Rev. Samuel Chiang)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