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教牧、前建道神学院院长及九龙城浸信会主任张慕皑牧师本月22日安息主怀。崇基神学院院长邢福增日前在社交网站记下一件深刻的往事,怀念张慕皑牧师如何在政教压力下仍坚持尊重学术自由,向他表达敬意。
邢福增指,他在2002年1月曾在建道神学院学术期刊发表一篇关于王明道的文章。由于时植丁光训主教提出"淡化因信称义"而引起教会反弹之际,作为反三自的标志性人物王明道的文章"我们是为了信仰"成为重要论述,因而王明道成了"不能触碰的禁区",邢福增的文章亦因此受到国内三自骨干干部关注。
当时张慕皑牧师访以为建道院长身份到访中国教会时因邢教授的文章而受到压力。邢福增回忆:回说张院长回港后,某天到我办公室,将此文章交给我后,闲聊后便离开。印象中,当日张院长说他是重申学术自由,不同观点欢迎交流作回应……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他要干预我的研究,或给予任何压力。」
邢福增表示,在建道任教期间他进行过不少关于当代中国政教关系及三自运动的研究,张慕皑牧师都从未作出过干预,反映出他对学术自由的尊重,以及作为牧者、学者及领袖的胸襟。
他总结说:"张慕皑院长一直身体力行底尊重学术自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谨记下此段往事,作为对张院长的怀念,并表达由衷的敬意。"
邢福增脸书纪念张慕皑师文章全文 (邢福增院长脸书):
张慕皑牧师安息主怀,仅在此分享一件往事:
大约在2002年间。张牧师以建道院长身分到访中国教会时,接见他的教会人士,亲自将一篇某位"老三自"(即五十年代已是三自运动的骨干干部)写的文章交给他,跟他表示《建道学刊》有一篇某建道老师写的关于王明道的论文,在资料及结论上均犯错。这篇论文正是我写的〈王明道与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沦陷区教会人士抵抗与合作的个案研究〉,刊于《建道学刊》期17(2002年1月)。
拙文主要以华北沦陷时期日本人支持建立的"华北教团"为个案,探讨日本人对基督教的政策,以及中国基督教人士的不同回应,并以合作者(如江长川等)及抵抗者(王明道)来呈现当时复杂的政教关系,特别是王明道拒绝参加华北教团的心路历程与挣扎。
众所周知,王明道是反三自的标志及灵魂人物,而他在40年代初反对参加华北教团的考虑--为了信仰,不能与不信派合作,与后来中共建国后反对三自的诉求完全一致。因此,后来中共及三自在批判王明道时,也连带要否定王在反对参加教团一事上的意义,甚至指王也是支持日本人云云……
查当时丁光训主教正推动"神学思想建设运动",提出"淡化因信称义",引起中国教会不少教牧及信徒的忧虑,认为此乃打压"基要派"神学之举。当时,众多反对神学思想建设的主张中,王明道的"我们是为了信仰"再次成为重要论述。因此,教会内部罕有地再次组织反王明道的文宣,将五十件代批判王的旧调重新炒作一遍。
当时王明道成为不能触碰的禁区。中国某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关于基督教与中西文化的会议论文集中,收录了一位学者写关于王明道的文章,内容完全不涉"敏感"问题,单单就谈王的婚姻伦理观。最后,据说该论文集被举报刊登"反革命分子王明道"(王在1955年因反三自,而以反革命罪被捕,获释后仍未"平反")有关的文章,故出版后悉数回收,成为"禁书"……
相信在这个背景下,这篇与王明道有关的文章,也因此受到关注。这位"老三自"乃撰文〈从华北基督教教团说起看王明道其事其人〉回应,一开首说:"对于一个已经去世多年的人,心存宽容,本不想议论王明道的往事。但近来读到一篇文章,题为〈王明道与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沦陷区教会人士抵抗与合作的个案研究〉,作者邢福增。笔者一向弧陋寡闻,不知邢氏为何许人,但仅就文章运用资料来说,觉得有些不当……令人十分吃惊。只能说,那部分教会人士,包括文章作者,太不了解真相,以致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笔者不由得试写本文,以明真相。"
文章最后结论是:"现在还有外国人坚持说王明道属灵,这不足为奇。邪教分子李洪志,叛国的达赖,不是都被一向外国反华集团支持吗?王明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外国人吹捧,那是他们 的政治需要。中国基督徒要认清王明道的真面目,以及吹捧他的人的背景,坚持爱国、爱教、独立自主,办好中国教会,做好荣神益人的见证,加强海内、外弟兄姊妹的主内团契。" 学术研究当然欢迎不同的意见及批评。不过,这显然是一篇配合特定政治需要,全面批斗王明道的文章,同时也是企图向与王明道有关的学术研究施压。因此,有人将此文在访问交流时,直接交予文章作者所任教院校的院长,相信并用意并不仅是学术观点的交流……
回说张院长回港后,某天到我办公室,将此文章交给我后,闲聊后便离开。印象中,当日张院长说他是重申学术自由,不同观点欢迎交流作回应……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他要干预我的研究,或给予任何压力。回想在建道任教(1993至2004)期间,从事不少关于当代中国政教关系及三自运动的研究,张院长一直从不干预,充分表现出对学术自由的尊重。这在在反映出他作为牧者、学者及领袖的胸襟。
犹记得在此事之前,2000年的香港发生了震惊学术界的"路祥安事件",路是董建华特首的高级特别助理,他向当时港大高层反映港大民调的关注,希望停止进关于对特首及政府的民调。当时港大校方向主持民调的钟庭耀博士施压,并告知钟如不遵从研究项目会被"阴干"。事件公开后,港大独立调查小组确认钟指控属实。最后涉事的港大校长及副校长请辞。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的张力,早于主权移交初期已经突显。 张慕皑院长一直身体力行底尊重学术自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谨记下此段往事,作为对张院长的怀念,并表达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