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和平"计划举办线上对谈会,探讨如何透过故事让教会重新发现自身角色,并以叙事实践寻索具体工作方法。基督教宣道会恩乐堂黄顺成牧师分享食物银行事工经验,强调教会需从受助者角度出发,提供适切支持。浸会大学王琼沣博士和香港浸信会神学院邓绍光博士亦参与讨论,强调叙事神学的重要性。
从故事中发现教会的角色
社区教会、基督教宣道会恩乐堂的堂主任黄顺成牧师分享通过食物银行重新发现教会角色的经历。最初,教会只是简单地派发食物给街坊,但后来一些领取食物的街坊成为了义工团队。有一次来自黑龙江的妇女将自己烹调的家乡人参汤分给他,另一位妇女则烹调了湖南菜。这启发了妇女们一起煮一道菜,通过意想不到的一餐饭展开了食物银行的事工。
黄顺成强调,教会在发展事工时,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而没有理会对象的处境。他提到从失败中学习的经历 ,教会曾与社企合作,教妇女车衣服,然后帮她们售卖,但发现并不是每位妇女都喜欢车衣。相反,她们对烹调家乡菜更有兴趣和有共同话题。这让他反思:"很多时候,教会想发展事工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没有理会对象的处境,教会事工以为帮到对方,令他们找到生存的方法,但未必适合对方。"
教会实践的方法未必切合需要
黄顺成还分享服侍基层的故事。有一位妇女面临婚姻和财务危机,患上了抑郁症,并搬离了原有的社区。教会最初的反应是拨出基金救助,但他认为这只是教会固囿的想法。经过深入交谈,他发现这位妇女最需要的是情绪上的支持。
"在教会有很多大道理,觉得要爱人、帮人,时常带著一堆觉得是最好的方法做设入点。"他强调,教会不是用钱去打发人与受助者保持距离,换取安全感。黄顺成后来探望这位妇女,与她一起经历在新社区的适应。
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高级讲师王琼沣博士回应说,教会在社区的服侍可以有多种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有弹性。他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指出,叙事通常从逼迫者的角色中突显出来,思考逼迫者背后是否被主流故事压迫,从而发展出一套既定的社会结构。他举例说,一些学业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法融入主流,于是发展出自己的次文化。王琼沣强调,发掘这些边缘群体的故事对于社会工作非常重要。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邓绍光博士指出,教会服侍社区的模式与主流社会未必被认同。主流社会有既定的价值观,甚至在不同的教会也有自己的观点。他提到,圣经中耶稣与税吏和罪人吃饭的故事,与当时主流社会形成很大对比。教会来自不同群体,如果将教会的服侍对象公式化,就无法照顾到每一个群体的独特需要。
耶稣在世的伦理生活成为门徒榜样
黄顺成进一步提出,叙事伦理包含三大类别:普世性伦理、从压迫者角度叙述、教会伦理。他强调,教会应该在神学里面摄取资源,活在上帝的故事里面,从而通过叙事神学和叙事实践来疏解张力。
邓绍光则指出,基督教神学可以从上帝的故事和人的故事中去理解。故事中包含了耶稣基督在世的伦理生活,成为门徒群体的榜样,包括对内与对外接触人群,这就涉及到具体的生活实践层次。
"栽种和平"计划10月4日举办线上对谈会,主题为"叙事神学与叙事实践──在变化中形塑群体身分",300多人次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