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大学城教会:致力于成为全球化的非典型教会

圣地亚哥大学城教会(Global Church)致力于在UCSD大学及其周边地区传福音,以其独特的教会模式吸引了众多学生和社区成员的关注。刘晓婷牧师在最近的一次分享中,详细介绍了大学城教会的宗旨和核心价值观。

UCSD

刘晓婷牧师表示,大学城教会希望每次的聚会都是令人享受的,而不是感到负担。他强调教会的首要目标是向UCSD的学生和职员传福音,同时也向所有基督徒开放。他说道:"我们希望教会是一个开放给所有人的地方,在这里大家可以单纯地敬拜上帝。"

教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以婚姻和家庭为根基。刘牧师强调:"圣经教导我们要先管好自己的家,再管神的家。"大学城教会鼓励信徒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家庭中,而不是教会活动上,推动家教会的概念,使信徒在家中传承信仰,在职场上荣耀主名。

刘牧师还分享了教会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即与神建立关系,而不是与教会组织建立关系。她说道:"教会不是建筑物或组织,而是一群愿意遵守圣经真理的人自然聚集在一起。我们委身于基督,而不是委身于教会组织。"

在人数和仪式方面,大学城教会也有独特的见解。刘牧师指出,他们不看重教会的人数和仪式的形式,而是希望参与的人是真心愿意传福音并愿意付出的人。他强调:"基督徒的焦点不应是礼拜天的仪式,而应该是每天在家和在职场上的生活方式。"

此外,大学城教会还注重全球化发展,计划在全美各地开拓以婚姻家庭为根基的教会。刘牧师提到,他们已经开始规划从明年开始的儿童主日学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和家庭,让教会成为他们的另一个家。

刘牧师分享了他们在新西兰和台湾的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了家教会的有效性。例如,在新西兰,一位教会牧者开放自己的家,每月第一个礼拜有30人到家中聚会,使教会有更多空间接纳新来者。在台湾,台南圣教会的模式是礼拜天有一部分会友在家中聚会,每月轮流一次,使教会内外的会友都能紧密联系。

大学城教会还计划将聚会形式多样化,不固定在一个时间、地点或形式上,避免聚会变得僵化。刘牧师强调,教会的重点是建立真实的生命交流和彼此相爱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宗教仪式。

在其官方网站介绍上,圣地亚哥大学城教会强调其致力于回归圣经,以婚姻和家庭为根基,推动全球化发展。该教会希望,通过这样的教会模式,更多人能够在家庭和职场中见证和传扬福音,真正活出基督徒的生命。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