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美國第一代華人一樣,陳家康弟兄的人生充滿了跌宕起伏、酸甜苦辣的經歷,但經過许多年的洗禮,陳弟兄總給人自信、平和、樂觀的印象,他一張喜樂的臉在向人宣告自己活在幸福的懷抱裏。陳弟兄幸福的人生讓太多人羨慕不已,因爲對很多人來講,幸福猶如是插上翅膀一般轉瞬即逝,讓人可望不可及。那麽,他到底是如何抓住幸福的呢?
「靠的是耶穌基督!」陳弟兄笑著説,耶穌是他幸福的源頭,抓住了耶穌就等於抓到了幸福。雖然信耶穌後仍會遇到苦難和挑戰,但是他內心的平安和喜樂是無法被奪去的,因爲有基督大愛的庇護,使他無論處於人生的巔峯或是低谷,都能沉浸在幸福的海洋裏。回首自己成長的人生旅途,陳弟兄發現主的愛一直守護者他,帶領他前面的人生道路,成爲他人生路的良師益友。
陳弟兄出生在台灣的一個幸福美滿的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且對教會的事奉很忠心,父親是執事,母親是長老,在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下,他一直對基督教有很深的感覺,少有信仰上的衝突,亦不會有太多理性上的掙扎,隨著一天天的長大就逐漸接受了基督信仰。
與很多基督徒相比,陳弟兄認識主的道路比較平坦,甚至可以用「自然而然」來加以形容。在分享自己信主的信仰歷程時,陳弟兄用婚姻的比喻來形象的給予説明。
生於基督教家庭,在教會生活中長大,使陳弟兄從小耳濡目染,但對主的瞭解還只停留在知識的層次上。隨著年齡的成長,他對主耶穌的認識愈來愈深刻、關係愈來愈親密。等上了國中的時候,陳弟兄被主强烈的愛所觸動,决志接受祂爲個人的救主。在高中快畢業的那一年,他受洗正式歸入主的門下,真正成爲一名基督徒。
對陳弟兄而言,主耶穌是他一生的伴侶,也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從小到大,他對主的認識和感情是與日俱增的,在初中决志時,他就對主定下終身了。而受洗則是在衆人面前宣告自己的信仰,是一個莊嚴的儀式。
婚姻也未嘗不是如此,很多戀人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經過多年的交往後已經彼此告白相愛,许下終身,而婚禮則是宣告婚姻的儀式。同樣在受洗前,陳弟兄已和主相處多年,並决志信靠主、一生跟隨祂,而洗禮則是一種信仰宣告的儀式。受洗之後,他立志一生效法耶穌基督,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光作鹽、榮神益人,活出基督徒美好生命的見證。
陳弟兄大學畢業後又進入研究所深造,然而舒適的生活環境卻無法拴住他不斷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心。28歲那年,他毅然留學美國,夢想在世界大都市的紐約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夢想的定義,就是離現實有落差。然而,很多新移民面對落差開始怨天尤人,而陳弟兄却能靠主賜給他平和而喜樂的天性坦然面對,一步一個脚印的從頭做起,執著追尋自己的夢想。陳弟兄感嘆初來美國打拼的幾年是很辛苦的,他一邊讀書,一邊打工賺錢,但他却能從生活的艱苦體驗主同在的喜樂。
從打工仔到涉足房地産業,靠著多年的經驗和財富的累積,1990年陳弟兄開始投資,先後開了Baskin Robbins、Dunkin\' Donuts以及Subway三明治店。因著主的保守和賜福,陳弟兄逐漸在紐約站穩了脚跟,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這過程看似一帆風順,然而其中的曲折和辛苦只有他自己知曉。
大概在10年,陳弟兄在羊頭灣開的Dunkin\' Donuts房約即將到期之際,房東向他表示不再續約,勸他們搬走。當時陳弟兄的店生意紅火,若突然搬遷,必將損失慘重。在走投無路時,陳弟兄懇切地向主禱告,求祂保守,順利度過難關。最後,糾紛以和平的方式落幕,在房東的幫助下,陳弟兄的店移到它處,他的生意沒有因爲遷移而大起大落,依舊穩步發展。
經歷人生的跌宕起伏,陳弟兄的信仰變得愈來愈有深度,對苦難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在他看來,人生無法避免苦難,但苦難可以讓基督徒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苦難促使基督徒更加尋求主、倚靠主,當苦難來臨時,主的話、主的靈必然安慰自己,成爲自己前進的動力和幫助。
接著,陳弟兄又把話題轉到自己的家。一提到家,他再次被家庭的幸福所包圍,嘴裏不住的感謝神。陳弟兄有一個深愛他的妻子,兩個聰明孝順的孩子,一家人都非常愛主、熱心服事。陳弟兄特別感謝妻子楊海玲姊妹多年來對家庭的付出。來美國後,楊姊妹一度潜心相夫教子,營造甜蜜美滿的家庭環境。如今,楊姊妹也擁有了自己的一份事業,一家人其樂融融。
對陳弟兄來講,家還有另外一個意義,那就是家教會。可以説,家教會讓陳弟兄的信仰得到進一步的更新和提升。家教會是由楊彰興醫師於5年前在史德頓島所創立的,他設立家教會的宗旨就是能够隨時隨地、更加自由的敬拜神,弟兄姊妹彼此相愛猶如一家人,而且家教會給每位弟兄姊妹提供操練服事的機會,讓大家在服事中學習、在服事中成長。
家教會非常靈活自由的敬拜方式給陳弟兄極大的幫助。以前由於工作上的關係,陳弟兄在星期天不能時常去教會敬拜神,對此他常常感到虧欠。但自從走進了家教會,他不僅可以在周間晚上自由、喜樂的敬拜神,還能參與服事,在服事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怎樣在服事中操練信仰呢?陳弟兄以他家長服事的親身經歷來舉例説明。他表示,就技術層面而言,家教會沒有牧師、主教、長執等教會領袖,但家教會有獨具一格的家長制度,家長夫妻搭配是家教會的帶領者,他們是以父母的心腸來牧養家人(弟兄姊妹),而家人也發自內心的順服家長的帶領,大家成爲一家人過著和諧、美滿的信仰生活。
家長本質是普通的信徒,但他們所作的是相當於傳統教會長老的工作,即牧養、教導、關懷。比如,家長在聚會前幾天需要把崇拜程序表提前Email給大家,然後再打電話逐一提醒幷確認;其次還要作好詩歌選取和信息分享的準備等。可以説,家教會爲普通信徒創造了一般傳統教會無法提供的服事機會,有效發揮信徒各樣恩賜的潜能,從而幫助大家在服事中操練信仰。
總的來講,家教會操作簡單、易學,一般而言,參加過幾次以後,弟兄姊妹就有能力帶領聚會中的各樣服事。如今,他和妻子楊姊妹共同擔任家教會的家長多年,早已成爲家教會的骨幹力量,在全體弟兄姊妹的齊心努力下,家教會充滿了活力,讓人看到家庭特有的温馨和甜蜜,不得不把榮耀歸給天上的主。
最後,陳弟兄亦歡迎對家教會有興趣的弟兄姊妹、慕道朋友來家教會觀摩或聚會。
陳家康弟兄:被基督大愛所包圍的人
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