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会之八] 蔡丽贞:以父之名—宗教与政治界线

港九培灵研经会到了第九天,蔡丽贞博士研经会上与大家一同研读了大卫的将军约押的故事,题目为"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以父之名",经文记载在撒下16章10至12节、3章37至39节、19章5至8节及约翰福音16章1至3节。

今天讲大卫与他的将军约押。约押是大卫的外甥,他跟著大卫东征西讨,立下不少汗马劳,但后来他却成了大卫的头疼人物,引出不少麻烦让大卫摆平,甚至擅自杀了大卫的元帅押尼珥及亚玛撒,又杀了押沙龙。

对比两位大将军约押及押尼珥。二人价值观、能力亦相若。押尼珥一手扶立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他对伊施波设的态度与约押对大卫一样变节反常。押尼珥投奔大卫时,被伊施波设质问为什么与他的父亲扫罗的妻同房。押尼珥发怒,反说伊施波设不知感恩,因他没将扫罗的家交在大卫手里。押尼珥否决了伊施波设的指控,然后投奔大卫,要废去扫罗的位。他不认为自己是叛国贼,只认为自己只是实行神的旨意,他让自己扮演扫罗王朝的终结者,有规划地游说以色列的长老归向大卫。

约押与大卫第一次对垒

蔡博士说,《撒母耳记》下很讽刺,大卫接收扫罗王朝是因为有人背叛犯罪。背叛和忠诚的张力对大卫来说并不陌生。大卫对扫罗忠心,又私下背叛亚吉王。他高度复杂,既有单纯的忠诚,又有丑陋无情的背叛。

大卫与押尼珥的筵席刚结束,约押就踏进来,带来前线丰盛的战利品。当他知道仇敌押尼珥刚离开不走就立刻质问大卫。他认为押尼珥是大卫的政治敌人,是登上宝座的障碍,此时来投奔大卫必定有危机。

约押说:"你这是做甚么呢?押尼珥来见你,你为何送他去,他就踪影不见了呢?你当晓得,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来是要诓哄你,要知道你的出入和你一切所行的事。"当中两次提到押尼耳"来",这"来"字与押尼珥与扫罗的妃嫔"同房"是同一意思。约押认为押尼珥是要诱骗大卫,令大卫误入歧途。但大卫被指责时沉默,或许不想夹在二人恩怨中。仓促无礼的约押不管大卫,迅速出去追杀押尼耳,刺透肚腹而死。大卫知道后立刻咒诅约押,他公开丧悼,表明自己在此事上无辜。

大卫用图画式的语言咒诅约押。"流尼珥的儿子押尼珥的血,这罪在耶和华面前必永不归我和我的国。"咒诅约押家族将死于战争、疾病及饥荒。但讽刺的是大卫的家亦被先知拿单咒诅,大卫家亦遭这些祸患。约押对大卫的咒诅的反应或许认为只是政治行动。押尼珥杀亚撒黑在战场上,当时押尼珥不断劝亚撒黑不要穷追猛打。大卫在临终时指责约押,太平盛世时杀人与战争时杀人不能等同,哀押尼珥的悼歌显出大卫的柔软的心肠,凶手约押被逼在押尼珥的丧礼上丧哭,犹如黑社会头目的丧礼,叙事者有意突显追思礼上权力的消长。约押当众被羞辱,大卫则以君临天下的气势为押尼珥做了漂亮的悼礼,赢回以色列人的心。

大卫将成为以色列的王,但与元帅约押关系的裂痕则开始。剧情转变由两位元帅约押和押尼珥的多次来去。大卫在刺杀事上极力与约押划清关系,"我虽然受膏为王,今日还是软弱;这洗鲁雅的两个儿子比我刚强。愿耶和华照著恶人所行的恶报应他。"大卫表示自己刚坐上王位,又没预防地被人刺一刀。他无法摆脱约押,亦没权柄控制洗鲁雅的两个儿子,只能与二人纠缠下去。

大卫与拔示巴的事件是人生开始走下坡的开始。约押在此事与大卫狼狈为奸,做了丑恶勾当,借敌人的刀杀乌利亚。由于掌握著大卫的把柄,从此约押成为大卫的一根刺,对大卫态度越来越差,令大卫如芒刺在背,束手无策。

约押与大卫第二次对垒

大卫与约押的第二次对垒在押沙龙被杀,约押公然违背大卫不要杀他儿子押沙龙的吩咐。此段特别记述大卫的命令后,"王为押沙龙吩咐的话兵都听见了",没人敢违背大卫的令。而当押沙龙的头发被在树上时,无人敢向他下手,但约押等不及了,说:"我不能与你流连"——不能浪费我的时间。战争没有空闲讨论伦理应用或政治精确细节,约押活在简单的道德世界,可说是行动派。他或许想起大卫杀乌利亚的话:"不要因这事愁闷,刀剑或吞灭这人或吞灭那人,没有一定的;你只管竭力攻城,将城倾覆。"约押不想让押沙龙的死困扰他,他如何干净利落地处决乌利亚,亦同样干净利落地处理押沙龙,何况先知拿单亦这样预言押沙龙的死。约押或跟押尼珥一样,认为自己不过执行父的旨意。"以父之名",约押两次杀人都是以此为工具。

大卫因押沙龙的死亡大声哀哭,场面由得胜欢乐转为举国丧痛。"那日众民暗暗地进城,就如败阵逃跑、惭楫渐姜@般。"大卫的哀痛令身边的人不知所措,只有约押挺身而出向大卫进谏,他不让大卫沉溺在沉痛中,君王在紧急关头不能沉默令士气低落,于是他一口气发表言论,讲了别人不敢讲的话,比先知拿单更大胆。他指责大卫不因战胜而欢乐,反为儿子哀痛,他认为大卫不应为叛国贼押沙龙的死丧哭,控诉大卫混淆先后优次。他不明白国王为什么为叛徒而痛哭,将大卫的感情提升到公众原则去讨论:若他继续放纵感情,将令国家走向失败。他的演词中多次提及"今日",意指今天是重要关头,大卫要抓住今日才能重建宝座,身为国王大卫必须出现在众人面前,否则将失去民心。约押接著更露骨威胁大卫若不听他的话,他将鼓励军队离弃大卫,令大卫下台,无权无势无军队。他最后约押以凶狠的誓言结束。

约押的话不无道理,但咄咄逼人,一点不理会大卫丧子的心情。战争不错是残酷的,死亡不幸令人无奈,但公众人物要禁止人性流露。约押鲁莽粗暴地操控大卫,但他将为自己的言行付上代价。大卫虽听从约押的话,在民众前面露面,安定人心,但他部份生命已随儿子的死而死去。虽然权力似掌控一切,仇恨情绪却不易掌控,时机成熟就会爆发。约押杀押沙龙后,大卫与约押二人的关系更形紧张,如弓在弦。押沙龙的背叛不过是儿子对抗父亲,他的死后内部仇恨不易清除。大卫首先行动是挽回希伯仑民心,以惊人速度任命亚玛撒代替约押元帅,且以誓言强调"我若不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愿神重重地降罚与我!",此举动似将约押掴了一个大巴掌,不久又任命亚玛撒讨伐示巴元帅,虽亚玛撒迟延任务,但大卫仍冷落约押,再任命亚比筛。透过发誓公开与约押比较,约押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刺杀亚玛撒,向大卫还以颜色。

撒母耳记下二十章,约押登上宫廷官僚名单榜首,仍是实际官僚的榜首。大卫在押沙龙叛变后虽重登宝座,但似乎仍未能掌管一切。大卫与约押的较量下到底谁能得胜呢﹖

以父之名

"以父之名"是有关1993年英国北爱尔兰发生的著名冤狱事件的电影。蔡博士借用片名解释耶稣对门徒的警告。约翰福音十六章2节耶稣说:"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

以色列人对抗埃及法老及征服迦南都以为是神圣战争,之后擡著圣战名压制对手的事件在历史上不胜其数。从扫罗开始政治人物向神发誓方式行军事行动屡见不鲜。扫罗叫百姓起誓说,"凡不等到晚上向敌人报完了仇吃甚么的,必受咒诅。"但不想他的儿子约拿单不知情下吃了蜜糖,扫罗知道后竟想大义灭亲。但百姓想救约拿单,向扫罗说:"我们指著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连他的一根头发也不可落地,因为他今日与神一同做事。"双方都以神为挡箭牌,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关乎生死的严肃誓词在《撒母耳记》的政治舞台越来越多。大卫说:"凡属拿八的男丁,我若留一个到明日早晨,愿神重重降罚与我!"。明明是个人的情绪行为,却把神拉过来做保证,且一个比一个凶狠,要将神拉到自己的阵营,压倒对手,甚至将自己看为神行公义的工具。

蔡博士说,"以父之名"可说是宗教暴力,是最可怕的罪行。宗教与政治是两个领域,拉在一起会有灾难。政治的原则与教会的原则不同:政治不择手段,宗教则舍己以成全别人,两者大不相同。杨腓力认为政教混淆是恩典的最大拦阻,鲁益师亦观察到基督教历史上的罪行十之八九可归咎于政教混淆的结果,"政治用权力引诱我们,用恩典作交易,教会常难于拒绝此诱惑。"

大卫是政治人物﹖宗教角色﹖

大卫到底是政治人物还是宗教人士﹖旧约君权神授难以为大卫的角色定位。历代作者曾将大卫列入"神人"之列,属宗教角色。大卫是诗人,先知,但正式来说他是国家元首,可归纳在政治领域。

蔡博士认为大卫发挥最高贵的质素时每每在逃避扫罗和押沙龙追杀时。人在逆境中内心反而更依靠神,在困境里支持大卫活下去的信念就是神的主权。神主动地拣选的恩惠令大卫在冷酷无情的官场上能忍受屈辱或手下留情,甚至显出怜恤敌人的宽容。

人生最没权柄时反显出最有权柄,因为他知道政治舞台背后真正的主人是谁,他知道真正的权柄是谁给怹的。苦难挫折很难经过,却是塑造灵命的最好教材。面对示每的辱骂时说:"由他咒骂吧!因为这是耶和华吩咐他的。"大卫受示每的羞辱时没喊冤,只看为神的旨意。大卫不是消极地承受苦难,乃积极信靠神,帮助他承受刺耳的辱骂。就像哈拿的祷告:"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阴间,也使人往上升。他使人贫穷,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贵。"最高主权掌在神手中。大卫相信神一定记得向他的应许:应许赐福大卫的家和国,他在巨大危难中愿意将结果交在神手中,在困境中反表现得最有尊严。大卫是战士擅杀人,也是政治人物擅权谋。他不是信徒的完美形象,神拣选大卫不保证他不迷失走错。

蔡博士最后总结说:"扫罗的故事跟大卫其实一样都让人失望,圣经大部份篇幅让给大卫演出,为让人看到在世俗上信徒的真实情况和人性的表现。大卫的意气风发时作的坏事成为我们的借镜,在失意时不放弃依靠神是我们的榜样。"


相关新闻:
[研经会之一] 蔡丽贞:要学会放手 教养下一代交托神
[研经会之二] 蔡丽贞:"约柜流浪记"vs"耶稣受难记"
[研经会之三] 蔡丽贞博士:约柜再显神威!
[研经会之四] 蔡丽贞博士:英雄何竟仆倒!
[研经会之五] 蔡丽贞博士:成为灵里健康的"恩典之子"
[研经会之六] 蔡丽贞博士:爱情果如死之坚强﹖
[研经会之七] 蔡丽贞博士:最令大卫心悦诚服的女人—亚比该
[研经会之九] 蔡丽贞:惊爆七日—基督受难前的权力交峰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

  • 首获政府批准 华人神学院意大利取景拍摄《基督教在罗马》

    华人基督徒在意大利开设的首间神学院、意大利华人神学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称意神)推出大型圣经历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罗马》,深入罗马十九处最具历史价值景点,揭开基督教源流。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