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基甸勇士裝備中心總幹事黃思義牧師,近日剛剛結束了在中國南部某地區家庭教會的第五次密集巡迴服事。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黃牧師就如何更有效裝備中國信徒及傳道人,提升他們的植堂宣教水平,讓中國教會在普世宣教作出更大的貢獻等海外教會所關注的焦點問題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
近年來,黃牧師帶領基甸團隊先後五次到訪中國南部某地區的家庭教會,在當地開展佈道、培靈以及裝備傳道人等服事,並收穫甚豐。在一次次的聚會中,聖靈的活水從天上傾瀉下來臨到所有人身上,许多人認罪悔改、信徒生命轉化,同工們再次委身奉獻、還有傳道人在服事上重新得力。
不僅如此,黃牧師還訪問當地多所家庭教會的牧者領袖,透過多次的互動交流和禱告,使雙方彼此認識、增進了友誼。大家還分享自己事工的需要和異象,求神做感動和帶領的工作,盼望將來在主的事工上有更多合作的機會,以携手完成主的大使命。
中國信徒培訓的「點」:集中力量建立培訓中心
衆所周知,近十年來,中國教會呈現出一派復興的景象,一方面信主的人一天天加增,信徒非常渴慕神的話語、事主的熱情高漲;但另一方面,中國鬧「牧者荒」由來已久,很多教會都沒有固定的傳道人,而且傳道人的素質亦有待提高。因此,黃牧師認爲加强信徒及傳道人的裝備與培訓是中國教會當務之急。
怎樣才能有效提升中國信徒及傳道人的培訓工作呢?對此,黃牧師提出點、綫、面的策略。所謂「點」,就是要先集中力量建立起一個培訓的據點,用他的話來講就是培訓中心。藉著這個培訓中心來裝備、培訓當地的信徒和傳道人。
黃牧師表示傳統的培訓模式有很多反省和改善的地方。首先他不認同以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培訓模式,「雖然它的覆盖面相對較廣,但力量太過於分散,影響的深度不够。」爲此,早在五年前,他在閩南選定幾所家庭教會作爲固定的服事對象,集中力量定期展開培訓,效果顯著。
在當地打好服事的基礎後,可以建立一個培訓中心。黃牧師纏清培訓中心有別於傳統的神學院,現在很多的神學院太過於看重神學生的學術水平,而培訓中心旨在培養認識真道, 並且真正有生命、有影響力的傳道人。
他説,培訓中心的一大特色是,講師傳授的不僅是真理的教導,更是自己的異象和生命,使師生之間有生命的交流、互動和連接,讓異象和使命不斷傳承下去。
黃牧師還認爲,培訓中心不僅是傳道人深造的基地,亦應成爲傳道人、宣教士的搖籃。因此,凡是進入培訓中心的人都是真正從神領受呼召的、且甘願爲神付上代價的信徒。培訓中心的使命就是幫助他們從新兵到精兵的轉型,差派進入禾場,並且提供長期的物質與屬靈的資源,成全神在他們生命上的呼召。
中國信徒培訓的「線」:長綫支持傳道人的植堂宣教
接著,黃牧師説到中國信徒培訓的「線」。根據裝備對象的實際不同需要,培訓課程分成兩種。一種是連續40天的全天候密集培訓,另一種是長達兩年的培訓。培訓結束後還有評估與實習的機會。但黃牧師强調,「無論哪種培訓計劃,40天也好、2年也好,都只是一個開始。」
未來,培訓中心會對所有接受裝備的信徒和傳道人建立起一對一的長綫支援。即便他們走向服事禾場,都能繼續從培訓中心得到代禱和屬靈資源的支持,讓他們感到自己不是在單兵作戰,而是背後有强有力的屬靈基地在支持著他們。
黃牧師表示培訓中心對畢業學員的支持是多方面的,包括財力、靈命、教導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他説,培訓中心會跟每個走進禾場的信徒和傳道人保持聯係,以瞭解前方工場的情形以及服事者的實際需要,除了獻上代禱和金錢上的支持,培訓中心還會差派同工探訪支援。
另外,在前方禾場服事一段時間後,信徒或傳道人可以再回到培訓中心充電,讓自己未來的事奉重新得力。
中國信徒培訓的「面」:培養能帶門徒的門徒
在黃牧師看來,培訓中心的最大任務就是培養出能帶門徒的門徒,讓他們在各地的禾場上建立當地的培訓據點,繼續培養能帶門徒的門徒,即一帶十、十帶百……他表示,倘若能成就這個美好異象就實現中國信徒培訓的「面」,其影響力將是廣闊深遠的。爲此,他由衷盼望把海外豐富的屬靈資源引入中國大陸,在培訓中心開設以門徒訓練爲主的培訓課程。
黃牧師在北美爲主獻身當傳道人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牧會和教育經驗。由他嘔心瀝血編寫出的基甸培訓課程,幫助很多教會信徒提升靈命、成爲基督的精兵,好評如潮。他亦歡迎海外教會的牧者同工或信徒領袖,與他配搭事奉,前往中國開展培訓中心的工作。
「只要注重聖經真理的教導、認識聖靈的工作,且看重門徒訓練的牧者同工、信徒領袖,我們都十分歡迎。」他説。
黃牧師的電郵是GTC300@MSN.COM。有意與黃牧師在中國大陸配搭事奉的同工可與黃牧師聯絡。網址 www.Gideon300L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