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家圖書館1月27日舉辦「2019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人們以以色列吟唱懷念逝者,以資料照片回憶傷痛,以紀念表示自己不能忘卻的決心和拹手前進的勇氣,副總統陳建仁出席致詞,希望人們要銘記沈痛歷史,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陳建仁強調:「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殺害的600萬人絕不僅是一個『數字』,而是600萬條寶貴的『生命』。」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在波蘭南部奧斯威辛(Auschwitz)發現一座集中營,除7,500位倖存者,還有600多具屍體,男性衣服37萬件、女性衣服83萬7,000件以及重達7.7噸的囚犯頭髮。龐大的數字昭示著曾有多少人在此被害,這座後來被證實是德國所設最大的集中營,在存在的四年九個月中,關押了至少130萬人,其中110萬人死亡。
奧斯威辛集中營被發現60年後,2005年聯合國大會決定將每年的1月27日作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以紀念被納粹殺害的600萬猶太人、570萬蘇聯平民、300萬蘇聯戰俘、180萬波蘭平民、31.2萬塞爾維亞平民、25萬身心障礙者、22萬羅姆人、1,900名「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es)、數千名同性戀者、人數不詳的異議人士與佔領區抗軍。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科菲·安南説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記大屠殺的普遍教訓的重要日子,對這一獨特的罪惡,不能簡單地讓它成為歷史並遺忘。」當時聯合國大會決議原文明確指出「駁斥任何全部或部分否認大屠殺歷史事件的言行。」
今年是奧斯威辛集中營被解放第74年,以色列、德國、波蘭、美國等都舉辦了紀念活動,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向媒體表示:「我們不能遺忘,我們不能冷漠,我們必須為自由民主挺身而出。」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也發表講話,希望人們銘記大屠殺歷史,要對反猶太主義、反人類、仇恨和種族主義抱以零容忍的態度。
台灣自2016年至今連續四年舉辦紀念活動,副總統陳建仁表示,「看到大屠殺的歷史,深刻體認歷史不能被遺忘,也真確明白人權奮鬥的過程相當艱辛,」提醒人們絕不能忘記人類歷史上不能磨滅的傷痛,要堅決維護當今的和平、自由和人權,政府更要深刻反省,絕不讓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他同時希望台灣在民主政治進程中能借鑑事件雙方對待歷史和錯誤的態度,「學習以色列將歷史傷痛,轉化為教育素材的包如與膽量;學習德國坦然接受過往歷史的黑暗面,致力挖掘歷史真相的堅毅與果敢」。
活動舉辦方之一「德國在台協會」的處長王子陶點出令人擔憂的現狀,隨著越來越多迫害親歷者的離世,人們特別是新一代正逐漸遺忘大屠殺的歷史,甚至出現懷疑其真實性的聲音,「曾見證種族滅絕的世代,與幾乎無法想像那些恐怖日子的世代之間,產生了鴻溝。」
1月27日英國「大屠殺紀念日基金會」(Holocaust Memorial Day Trust)發布數據顯示,每20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不相信大屠殺是真實事件,每12人中有一人覺得現在的説法言過其實。無獨有偶,加拿大的千禧一代中52%説不出任何一個納粹集中營的名字,62%不知道有多少猶太人在大屠殺中遇害。
王子陶表示舉辦活動不僅為緬懷逝者,更為提醒世界不可忘記歷史。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遊亞旭也直言,倖存者的傷痛是無法撫平的,而舉辦紀念活動除了肯定以色列民族經受的傷痛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其教育意義,「利用每個機會灌輸並強化將人類導入正途的道德指南,避免再次屈服最深、最黑暗的本能。」
當天舉辦方還邀請台北市可巴德猶太協會(The Chabad Taipei Jewish Center)譚碩彌拉比(Shlomi Tabib)點燃紀念燭光,吟唱猶太祈禱文《銘記》(Yizkor)。
活動在以色列歌手莎拉哈達(Sarit Hadad)的歌曲《When The Heart Weeps》又名《聽見以色列》(Sh'ma Yisrael)中結束,歌中唱到:「當我的心哭泣,只有上帝能聽到。痛苦從我的靈魂深處發出···請聽以色列,我的上帝:現在只剩我孤獨一人;請賜我堅強,使我不知恐懼為何。痛苦如此深重,我無處可逃,請領我走向盡頭,因我已沒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