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将9月30日定为"国际翻译日",纪念第四世纪西方教会圣经学者耶柔米,完成拉丁文《武加大译本》,圣经翻译精神延续后世,间接惠及华人信徒以中文读经。
完成圣经拉丁文《武加大译本》
柔米[Jerome] (公元347-420年)为意大利东北部一名神父,在罗马接受教育,学习拉丁文,在游学过程研习、精通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一生奉行苦修,前往叙利亚沙漠苦行,晚年定居于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过著苦修隐居的生活,于公元420年9月30日在伯利恒附近去世。
其重要贡献为完成圣经拉丁文《武加大译本》,还将已经失传的《希伯来福音书》部分翻译成了希腊文,并建立古典晚期最卓著的私人图书馆,包括学生时代的异教文学经典,以及大量基督教圣经与神学作品,早期拉丁教会尊他为四位西方教会圣师之一。
《武加大译本》乃耶柔米按照希腊文版圣经《七十士译本》旧约翻译成拉丁文,后来为了更加准确以原文希伯来文直接翻译为拉丁文,《武加大译本》遂成为官方圣经,即使千五年过后仍为罗马天主教使用。
宗教改革掀圣经翻译风潮
耶柔米的圣经翻译思潮影响后世深远,及至今天的信徒能以本国的语言阅读神的话。《武加大译本》面世后,因印刷术尚未发明,手抄经卷不易携带,教廷将圣经诠释权掌握在教父和神职人员手上,普罗百姓无法阅读圣经。
英国神学家威克里夫为打破这风气,让庶民百姓都能够读懂圣经,1378年著手将圣经翻译成英文,成为《威克里夫译本》圣经。
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将整本圣经以原文翻译为德文,1522年丁道尔得到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及启发,直接将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圣经翻译为英语,成为英语世界第一本直接以此译成的英文圣经,由于当时印刷术盛行,该译本大量印刷普及民众,为著名的《钦定版圣经》(King James Bible)。
圣经翻译风潮延至19世纪末,已经有404种语言的版本出现,其中包括中文圣经《和合本》,于1919年正式出版,问世一百多年一直是华人教会权威的圣经译本。
国际翻译日除了纪念耶尤米,也记念每位为圣经翻译作出努力的先贤。
巨型马赛克艺术展记念耶柔米逝世
此外,为记念耶柔米逝世1,600年,去年英国有艺术家创作两米多高、10块面板组成的巨型马赛克作品,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巡回展览。
圣经协会和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天主教会赞助推出巨型马赛克,其中包含数千块彩色玻璃,这些玻璃通过使用古代拜占庭开发的smalti马赛克技术形成了惊人的艺术品,显示了传统上与耶柔米相关的符号,例如狮子、书本和头骨,艺术家还用电脑技术将耶柔米的肖像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