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證主協會旗下的《神州情》近日發出3月中國代禱之頁中提及家庭教會發展的喜與憂。喜的是,隨著中國社會逐漸開放,以及教會在社會上的美好見證,基督徒已不再被視為邊緣羣體,基督信仰被更多人瞭解和接納。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家庭教會內部仍問題重重,有待突破和解決,例如缺乏牧者、教會無法自養及管理不善等。此外,《神州情》還提及中國農民工出現留鄉工作的新趨勢,農民工羣體亦是一個倍需關注和代禱的福音禾場。
以下是《神州情》3月中國代禱之頁內容:
默默付出自己──為服侍山區教會的同工禱告
「感謝你們對我和我們山區教會一直的鼓勵和幫助。你們在電郵裡介紹的一些提供屬靈資源下載的網站,我讓懂電腦的弟兄幫忙登陸,發現裡面的資料很有用,現已下載供教會同工傳閲。現在天氣寒冷,我的舊病復發。在天雨路滑之下,我要在一個月內走訪山區二十個教會,面對交通困難與身體軟弱,我需要額外的恩典去服侍,請眾弟兄姊妹切切為我禱告。」(西南區教會同工關弟兄分享)
代禱:感謝主使用互聯網絡幫助同工裝備。求主恩待關弟兄,使他剛強壯膽,靠著聖靈的大能克服困難,努力牧養山區教會。請為全國各地為了牧養山區和偏遠教會而默默付出自己的教會同工代禱。
缺乏屬靈指導──為教會的管理禱告
「我們的教會有傾向『獨裁』的問題,教會建立的時間不長,信徒多是中老年人,很少年青人。同工們對真理、對教會的管理都缺乏認識,也沒有好牧者給予屬靈指導,所以就出現了今天這種混亂的狀況。」(江蘇省教會同工胡弟兄分享)
代禱:鄉鎮教會普遍缺乏管理,有些教會領袖更以「一言堂」形式帶領教會,就如以上同工所言。求主幫助教會領袖有機會學習管理教會的方法,建立事奉團隊同心帶領教會,共同尋求神的心意,作討神喜悦的事奉。
經濟問題帶來沉重壓力──為教會的自養禱告
「我們的教會由宣教士建立,一向在經濟上仰望神,教牧同工憑信心生活,不受薪,這已成為教會的傳統。由於沒有教會津貼,教牧家庭的生活捉襟見肘,師母要下田耕種賺取生計,雖然仍有三餬口,但實在無法負擔孩子上高中的學費,生活艱難。在經濟缺乏又無法要求教會發津貼的情況下,師母常要籌算如何維持生計,承受著極大的精神壓力,結果得了抑鬱症。」(中南區教會同工分享)
代禱:請為這位師母禱告,求主醫治她,並賜下經濟出路。不少內地教會難以自養,無法為教牧同工提供生活津貼,使教牧家庭常受經濟問題困擾,同工難以專心事奉。求主扶持這些家庭,使他們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求主幫助教會正確理解「憑信心生活」,實踐「工人得工價」的真理。
「足不出省」的就業潮──為農民工就業新趨勢禱告
農曆新年過後,內陸省份紛紛開始了本地招工潮。隨著全國經濟急速發展,內陸省份的企業也陸續得到發展,招工需要大增;加上沿海和內陸地區企業給農民工的待遇差距不斷縮少,使農民工留鄉工作的意欲大增。例如,作為農民工輸出大省之一的河南省,今年就有七成工人有「足不出省」的就業意願。這樣,農民工的「輸出地」正變為「迴流地」,農民工就業市場正進入新階段。(綜合報導)
代禱:越來越多農民工選擇在本地打工,意味著離鄉背井的打工人口會減少,這對社會發展有利,除了令經濟發展更平衡外,家庭成員也不用長期分隔兩地,能減少相關的家庭問題發生。求主使這種農民工就業新趨勢為農民工家庭及整個社會帶來祝福。
-
《重審基督》作者史特博新書拆解瀕死個案 引證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書,以全新視角剖析瀕死經歷、神秘夢境等現象,作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懷疑論者接觸基督教信仰的一個窗口。
-
劉彤牧師證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瑪利亞情結」與「馬大困境」
劉彤牧師在證道中剖析教會中常見的兩大信仰困境——「瑪利亞情結」(過度追求屬靈表象,輕忽實際行動)與「馬大困境」(忙於事工卻失去喜樂)。他強調,信徒應明白神的呼召、發掘聖靈恩賜,並在「熱情與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