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最佳大学校长"的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表示,世界及社会结构性的资源不公,造成了年轻一代里头的不安感,促社会了解年青人的心情,明白他们为何"愤怒了"。
沈校长自2010年12月就任中大校长以来一直深受学生爱戴。他作风亲民,常在各类活动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其实他在被推荐为校长前已经在不少场合中表达对年青人的信任和同情。
昨日(21日)沈校长在中大"校长网志"中发表一篇"年轻人为何愤怒"的文章,把到自己读完托玛‧皮凯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后对世界及社会的状况忧心忡忡。
他引皮凯的观点指,财富分配不均情况越来越严重,社会的资本增长远高于个人的经济收入增长。最令人担忧的是,资本增长累积在社会最上层的人手上,大部人的收入远远追不上财富增长,造成严重的贫富悬殊。皮凯认为如不正视及改变现状,世界将无可避免爆发大冲突。
该书指出,全球的资本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开始出现重大增长,在欧洲国家殖民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二次大战的经济调整下出现财富不均情况,中产阶级形成。过去50年间已发展国家巿场自由化、经济不干预政策亦令贫富更形悬殊。今天不少已发展国家的大众对于严重制度化不公的不安演烈,公众的不满日益增加。
沈校长转而谈及刚受"占中"困扰的香港社会。他指出,随著香港制造业消失、房地产业火热,人口贫富两极化现象越来越。过去香港50至70代表,贫穷家庭"努力读书—考入大学—发展事—储蓄投资——美满生活"的公式已行不通,现实是大学生不保证能有好职位,劝奋工作者未必有成功一天;年轻人大部份工资要用来供楼或交租,中学生或副学士毕业生更难得基本合理的生活。
对年青人来说,买房、储蓄、结婚、生子变得遥不可及,社会不公义激发年青人愤怒,他们开始追寻资源平均分配、保护弱势群体,渴求社会"公平",不论它的意义是什么。
沈校长指,政府的措施诸如兴建更多资助房屋、年青企业家创业基金等无助解决问题根本,他促社会能聆听及了解年青人的愤怒。他结语道:"我尝试了解年轻人的愤怒。我希望社会也能聆听和了解他们。他们需要公共政策和措施,令他们对未来重燃希望。社会必须明白,我们的年轻人为何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