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討電影「耶穌受難記」

一個隱藏的疑問:誰殺害了基督?
edi_20040224_passionsquare.
以耶穌釘十字架前的十二小時爲主題的福音電影「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將於2月25日在美國首映。電影還沒有播放之前,此電影内容已經引起各界的爭議。有人擔心梅爾‧吉勃遜執導的「耶穌受難記」會鼓吹反猶太人民族的意識,煽動民族紛爭。時至今日,那段漫長的反猶太民族歷史仍然深深刻在神父、十字軍和納粹主義者的文章當中。

當大部分人都在追究猶太祖先他們在基督身上所作的凌辱,有多少人真的虛心聆聽神的話語、並且醒覺自己在耶穌的苦難上也要負上責任呢?

基督被誰殺害的答案不但是在這部電影裏面可以找到,其實福音書裏面也有記載的。雖然經上記載,那些高聲喊叫「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的頭上」(太27:25)的羣衆皆是耶穌的同胞,但在吉勃遜的演繹中,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脱殺害基督的罪名。整個故事所有的人物包括墮落的天使、猶太領袖、外邦人還有耶穌自己。

這個歷史的記載是迷人的。首世紀的見證人清楚表明耶穌在他的死亡上面有著顯著的角色。可是,卻有評論家利用這個事實來控告耶穌是精神錯亂的。在19世紀的雜誌 “The Freethinker Magazine” 裏面,G. W. Foote這樣寫:「誰殺了基督? 爲什麽是他自己呢?他在耶路撒冷的舉動像發瘋一樣。凴他所説的話就知道他已完全失控。他趕走聖殿裏賣鴿子的和兑換銀錢的,這事除了破壞不潔淨的界綫外,更是一種精神失常的暴力表現。」

Foote更進一步解釋:「耶穌在希律王面前的表現也是瞭解他的情緒狀態的缐索。只要稍有一點常理就能夠保存性命。他根本不需要刻意説謊或放棄認罪。只要他就煽動的罪名提出申訴,堅持為自己辯護的話,他就能夠被釋放。他的死根本不是殉教而是自殺,耶穌的死是因爲他根本沒有生存的意識。」

G. W. Foote 説耶穌並不是一個受害者。他説聖經的作者承認這位拿撒勒的拉比跟那些怨恨他的人在一起。馬太的紀錄裏面顯示了耶穌曾幾次警告他的門徒,他將要受釵h苦難並且要死在耶路撒冷。(太16: 21; 17: 20-23; 20: 17-19; 20: 28)。雖然在他還沒有完成他的使命以前,他的確曾努力避免被殺害(約7:1; 10: 39; 17: 1-4)。但最後耶穌不再跟那些控告他的人對抗的一天來到了。

猶太領袖密謀殺害耶穌。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和大祭師長都以爲耶穌是危險的人物。他們公開控告耶穌褻瀆神的罪名(約5: 18; 10: 30-33)。私底下他們妒忌耶穌得到釵h人的心。即使這些人當中也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是這位「無名的拉比」是他們眾人的公敵。他們確信如果他們一直保持沉默,耶穌會影響到當時有太地區和羅馬之間脆弱的關係,以至爲他們的領導權力帶來威脅。因此,通過耶穌的一位門徒的幫助,他們聘用人做假見證,使耶穌被捕,然後以司法權力來把耶穌處決。

一位羅馬的官員名叫彼拉多。他在耶穌的死亡上面擔當了支持的角色。當他告白:「我查不出這人有什麽罪來。」(路23:4),彼拉多選擇保護自己,放棄了那位站在他面前的無辜的老師。爲免有礙自己的政途,他命令官長把耶穌處死(太27:24)。

外邦人的士兵把耶穌看待成一位罪犯。羅馬的行刑官沒有按照專業操守來拷打耶穌。他們用荊棘編作冠冕帶在他的頭上,那葦子來打他的頭,又吐口水在他的面上,説羞辱他的話。(太27: 27-31)在處死場上,他們把釘子穿過他的雙手和雙腳,嘲笑他,直到他斷了氣。

其實,我們都在現場。那不能用筆墨所能形容的一瞬間, 在時間和永恆的交叉路口, 天地一切萬有都歸於此一點。理論上,我們沒有一人不在場。

Peter Marshall博士寫:「我們對自己誠實的話,心裏都知道我們的確在場,而且協助把耶穌釘上十字架上。因爲當日在那山上所找到的每一種態度,今天仍然在我們當中;當日衝擊人心的各種各樣情緒,今天仍然在我們心裏。所有人都在那各各他山上,所有的罪反映在每個釘子、每支長矛甚至每一根荊棘裏面,但還有那灑下來的血為他們求饒。」

「耶穌受難記」或聖經會否重燃民族蔑視?只有當我們承認自己在場的時候,我們會明白那把我們的救主釘在十字架上的並不是簡單的一枚釘子,而是他的愛。

僘大的銀幕會否讓我們忘記我們的主的痛苦比生命更重呢? 可是,我們絕對不能否認這麽生動的刻畫和效果才是説明歷史的最好方法。

唯一的天父,請饒恕我們忽視了聖子耶穌為我們所受的無法形容的苦難。請幫助我們以感激的讚美為那位説:「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約10:14-18)來過餘下的生命。


編譯自[Mart De Haan- http://www.gospelcom.net/rbc/thepassion/]
  •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作為一位牧師、教授,Dr. Alexia Salvatierra擁有38年牧會經驗,並在美國的拉美裔移民教會中有深度參與及屬靈影響。在最近接受《基督日報》採訪中,她回顧了自己對拉美移民教會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移民教會中代際之間的緊張關系,並分享瞭如何通過對話與和解來跨越這些代際鴻溝。她的觀點不僅對拉美移民教會具有指導意義,對亞裔美國教會也有著深刻的借鑒作用。

  • 贊美之泉2025年亞洲巡迴演唱會將覆蓋5國11城 培育新一代敬拜者

    全球華人敬拜音樂事工贊美之泉(Stream of Praise)近日正式公佈其2025年亞洲巡迴演唱會及暑期兒童敬拜特會行程,涵蓋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多個城市。這次巡迴不僅包括敬拜贊美,還包含敬拜培訓、女性特會及暑期兒童敬拜特會。

  • 狄更斯經典信仰作品搬上熒屏 《萬王之王》預計復活節上映

    由Angel Studios製作的動畫電影《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計劃於2025年4月11日全球上映。這部作品以英國文學巨匠查爾斯·狄更斯的故事為基礎,講述了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男孩在父親的講述中領略耶穌基督一生的傳奇。

  • 觀點:人工智能與社交媒體,基督徒應如何看待潛在的挑戰?

    在過去的幾天裡,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製作出了類似的人工智能模型,震驚了科技界(以及美國股市)。再往前幾周,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宣佈結束第三方事實審查計劃;2024年末,澳大利亞政府出台了社交媒體年齡限制法,以保護年輕人。技術變革已經主導了2025年的開始。AI對我們理解上帝和社區有何影響,全球基督教看法不一。

  • 美福音派收養機構繼續關注中國收養問題

    自2024年8月中國終止跨國收養項目以來,近300個美國家庭陷入困境。美國福音派收養機構「生命線兒童服務機構」(Lifeline Children‘s Service)表示,會繼續向特朗普政府尋求解決方案(拜登政府在最後幾個月對此問題沒有任何更新),期待其通過外交渠道對這一問題提供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