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耶稣钉十字架前的十二小时爲主题的福音电影"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将于2月25日在美国首映。电影还没有播放之前,此电影内容已经引起各界的争议。有人担心梅尔‧吉勃逊执导的"耶稣受难记"会鼓吹反犹太人民族的意识,煽动民族纷争。时至今日,那段漫长的反犹太民族历史仍然深深刻在神父、十字军和纳粹主义者的文章当中。
当大部分人都在追究犹太祖先他们在基督身上所作的凌辱,有多少人真的虚心聆听神的话语、并且醒觉自己在耶稣的苦难上也要负上责任呢?
基督被谁杀害的答案不但是在这部电影里面可以找到,其实福音书里面也有记载的。虽然经上记载,那些高声喊叫"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的头上"(太27:25)的群衆皆是耶稣的同胞,但在吉勃逊的演绎中,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杀害基督的罪名。整个故事所有的人物包括堕落的天使、犹太领袖、外邦人还有耶稣自己。
这个历史的记载是迷人的。首世纪的见证人清楚表明耶稣在他的死亡上面有著显著的角色。可是,却有评论家利用这个事实来控告耶稣是精神错乱的。在19世纪的杂志 “The Freethinker Magazine” 里面,G. W. Foote这样写:"谁杀了基督? 爲什麽是他自己呢?他在耶路撒冷的举动像发疯一样。凴他所说的话就知道他已完全失控。他赶走圣殿里卖鸽子的和兑换银钱的,这事除了破坏不洁净的界綫外,更是一种精神失常的暴力表现。"
Foote更进一步解释:"耶稣在希律王面前的表现也是了解他的情绪状态的缐索。只要稍有一点常理就能够保存性命。他根本不需要刻意説谎或放弃认罪。只要他就煽动的罪名提出申诉,坚持为自己辩护的话,他就能够被释放。他的死根本不是殉教而是自杀,耶稣的死是因爲他根本没有生存的意识。"
G. W. Foote 说耶稣并不是一个受害者。他说圣经的作者承认这位拿撒勒的拉比跟那些怨恨他的人在一起。马太的纪录里面显示了耶稣曾几次警告他的门徒,他将要受钗h苦难并且要死在耶路撒冷。(太16: 21; 17: 20-23; 20: 17-19; 20: 28)。虽然在他还没有完成他的使命以前,他的确曾努力避免被杀害(约7:1; 10: 39; 17: 1-4)。但最后耶稣不再跟那些控告他的人对抗的一天来到了。
犹太领袖密谋杀害耶稣。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大祭师长都以爲耶稣是危险的人物。他们公开控告耶稣亵渎神的罪名(约5: 18; 10: 30-33)。私底下他们妒忌耶稣得到钗h人的心。即使这些人当中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位"无名的拉比"是他们众人的公敌。他们确信如果他们一直保持沉默,耶稣会影响到当时有太地区和罗马之间脆弱的关系,以至爲他们的领导权力带来威胁。因此,通过耶稣的一位门徒的帮助,他们聘用人做假见证,使耶稣被捕,然后以司法权力来把耶稣处决。
一位罗马的官员名叫彼拉多。他在耶稣的死亡上面担当了支持的角色。当他告白:"我查不出这人有什麽罪来。"(路23:4),彼拉多选择保护自己,放弃了那位站在他面前的无辜的老师。爲免有碍自己的政途,他命令官长把耶稣处死(太27:24)。
外邦人的士兵把耶稣看待成一位罪犯。罗马的行刑官没有按照专业操守来拷打耶稣。他们用荆棘编作冠冕带在他的头上,那苇子来打他的头,又吐口水在他的面上,说羞辱他的话。(太27: 27-31)在处死场上,他们把钉子穿过他的双手和双脚,嘲笑他,直到他断了气。
其实,我们都在现场。那不能用笔墨所能形容的一瞬间, 在时间和永恒的交叉路口, 天地一切万有都归于此一点。理论上,我们没有一人不在场。
Peter Marshall博士写:"我们对自己诚实的话,心里都知道我们的确在场,而且协助把耶稣钉上十字架上。因爲当日在那山上所找到的每一种态度,今天仍然在我们当中;当日冲击人心的各种各样情绪,今天仍然在我们心里。所有人都在那各各他山上,所有的罪反映在每个钉子、每支长矛甚至每一根荆棘里面,但还有那洒下来的血为他们求饶。"
"耶稣受难记"或圣经会否重燃民族蔑视?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在场的时候,我们会明白那把我们的救主钉在十字架上的并不是简单的一枚钉子,而是他的爱。
僘大的银幕会否让我们忘记我们的主的痛苦比生命更重呢? 可是,我们绝对不能否认这麽生动的刻画和效果才是説明历史的最好方法。
唯一的天父,请饶恕我们忽视了圣子耶稣为我们所受的无法形容的苦难。请帮助我们以感激的赞美为那位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约10:14-18)来过余下的生命。
编译自[Mart De Haan- http://www.gospelcom.net/rbc/thepassion/]
深入探讨电影"耶稣受难记"
一个隐藏的疑问:谁杀害了基督?
柯嘉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