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講員談及以色列引發爭議?基督徒如何為以色列禱告

Isreal

正在韓國仁川舉行的洛桑大會中,一位演講者關於以色列-加沙的言論引發現場不滿,以至於洛桑需為此言論道歉。

Ruth Padilla Deborst在洛桑大會的演講中提到全球教會在言語和行動上對信仰的忠誠。她在提到《聖經 彌迦書》6:8中的「好憐憫」時,提及了加沙的戰爭,表示「對於那些遭受戰爭與暴力之苦的人,我們沒有無動於衷的餘地。我們周圍有加沙的流離失所和飽受圍困的人們,被以色列和哈馬斯同時扣為人質的家庭,以及他們自己領土上受到威脅的巴勒斯坦人。世界各地所有在哀悼失去親人的人們。他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 

她上述發言引發了在洛桑大會上一些與會者的強烈反應,他們指責Padilla Deborst將聖地的暴力歸咎於釋經末世論,認為這種神學觀點對舊約預言中的以色列國家有字面解釋的傾向。

洛桑大會發言人對此言論道歉,聲稱未能在大會之前審核演講稿。

「基督徒如今面臨一個困境:無論他們對以色列行動的合法性持何立場,他們是否仍會繼續支持和為以色列祈禱?」Joshua Swanson,一個致力於加強基督教和猶太教商業領袖之間的聯繫、為以色列和美國的組織提供諮詢的基督教媒體公司領袖,曾撰文表達他的立場,「希望我們至少能在一件事上達成共識:聖經教義倡導為以色列祈禱,而這一指令並不取決於以色列政府對恐怖襲擊的反應。」 

他希望基督徒知道如何為以色列祈禱。「為耶路撒冷的平安祈禱!」「那祝福你的,我必祝福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Joshua援引吉拉德·卡里夫--一位進入以色列國會的改革派拉比--的視角,他呼籲普世為以色列祈禱,認為這可以保護人類免受逆境的侵害。後者指出,動盪的地緣政治氣候不是孤立的鬥爭,而是那些珍視古老傳統道德教義的人共同關注的問題。「這是一個超越國界的普世和平與繁榮的呼聲,以色列和美國被視為這些共同價值的燈塔。」

   吉拉德·卡里夫的公共服務延伸至各個委員會和媒體,促進公民權利和宗教包容性。他的服務致力於以聖經為基礎的宗教創建一個基於聖經道德和新約教義的統一戰線,以應對人類的未來。他提醒大家,信仰有潛力超越分歧,使我們在共同的人性和追求更美好世界的過程中團結在一起。他邀請大家一起為國家的繁榮與安全,以及基於古老而永恆的信仰美德的全球團契而祈禱和行動。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

  • 前女同志沃寧:靈肉割裂的理論如何傷害LGBT羣體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梁海欣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位過去曾經是女同性戀者的伊莉莎白·沃寧(Elizabeth Woning)的觀點。沃寧曾堅信「同性戀不是罪」,後來明白同性戀理論殘缺之處,從同性戀的意識形態走出來。

  • AI專家Moses Wong訪談(四):AI實用指南——教會篇

    生活在AI啟蒙的時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將AI在神的國度上被使用。作為基督徒科研專才及AI專家,Moses Wong為教會提供「實用指南」,教會如何運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時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