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2001年至2007年於北京事奉,並於2007年在北京一神學院任教的德國籍新教神學家格羅爾德‧海因克(Gerold Heinke)日前在當地的《新蘇黎世報》上發表文章説,基督教在中國雖然面臨壓力仍發展迅速,信徒人數已超過7千萬,該數字的急速增加説明基督教在中國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興旺發展。
據《德國之聲》報導,這位德國籍的神學家還從幾個方面分析了推動這一發展趨勢的原因。首先是「基督教信仰超越家庭,具有萬衆一心的集體精神」,他分析説,「中國社會十分以家庭爲中心,但經濟發展迫使千百萬農民充當農民工在中心城市打工,打破了家庭結構,教會社區可以爲他們提供一種替代家庭的生活方式。」
第二,則是基督教以一種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方式來提供屬靈的釋放,如教會集體爲病人進行禱告,按照新約全書的方式把手放在病人額頭上給予祝福或者通過教會社區關心幫助那些往往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病人等。第三則是社會上人們追求理想和人生的意義、尋求上帝,而在這方面基督教也可以爲中國當今社會提供與衆不同的內容。
這位神學家還特別提到了他對中國家庭教會的觀察,他發現這些家庭教會雖然或多或少受到壓迫,但仍舊活躍傳播福音。他還説到,在中國做基督徒並不容易,因爲基督教一直不是主流社會的一部分。
「中國人成爲基督徒總是意味著成爲少數羣體,會給日常生活增加麻煩,他們不得不忍受迫害。在中國,成爲基督徒也是逆潮流而行。但也许正因爲如此,中國的基督徒才富有活力:因爲只有活魚才能逆流而上。」
他還説到,在中國基督教的發展迅速,現有的教堂等設施無法適應不斷擴大的需求。他表示,在這個發展趨勢中,更多的體現的是信徒的活力,而且這也使得「基督教在中國仍然有很大的活力,教會在繼續壯大。」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
-
中國家庭教會接收奉獻遭「詐騙罪」指控 引發國內外聯合聲援
近年來,中國多地家庭教會因接收信徒奉獻被當局以「詐騙罪」名義進行刑事指控。臨汾聖約家園教會成為最新的目標。2024年年底,教會成員、法律界人士及部分北美基督徒領袖聯合發布聲明,表示反對以「詐騙罪」名義迫害教會,呼籲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釋放被捕人員。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