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宗教心理学学会5月举办归主模式研讨会,总干事陈天祥博士指出教会趋于复杂,以前归主模式单一化,并且分析不同的心理学模型,他相信人内心灵性需要促使人归主。
传统归主观念单一化
基督徒宗教心理学学会义务总干事陈天祥研讨归主模式的原因,指出今天教会面对的问题是参加教会的人可能未归主,例如信二代流失,他们可能未有重生得救;而教会流失很多信徒,尤其是大学生,教会必须进行研究和找出其原因,并且加以改善。
由于现时教会复杂,以前归主的模式考虑单一原因,前任心理学提供的模型流于片面,强调单方面的因素,例如突出环境压力、情绪反应、情感依附。有些教会人士也流于极端,认为犯罪后的人完全没有能力明白救恩,所以信主的人完全是圣灵的工作,人的思维没有参与。
内心灵性需要促使人归主
归主的人大致分为四类:1. 个人主动去寻找和接受救恩;2. 个人被内心需要困迫驱使去寻找信仰;3. 人际主动例如选择适合自己群体加入,令自己有更大的成长空间;4. 人际被动即是被群体同化。
陈天祥认为前三类的人源于不同内心灵性需要,包括理性、情绪或人际,只是需要不同而已,并指出:"其实每个人归主都有主动性、内心需要、建立人际关系的需要,以及难以避免被群体左右,只是每个人多寡不同,也因应环境或突发事件促使其中一个性质变成主导。"
他相信灵性的需要都是与生俱来,因为每一个人都明白神部分事情的智慧,而且人人都有是非之心,神把永恒的观念放在人心里,因此人即使丰衣足食,也会有生存的问题。例如他在处理戒烟的个案中,发现吸烟者的灵性得到满足,改变了观念,戒烟成功率就很大。
陈天祥亦用赚蚀的观念来解释观念的转化。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他打个比喻,好像有一个人来到世界做生意,本钱就是自己的生命,他要在世上用自己本钱来换取比本钱更贵重的东西,若然这东西能够存留到永远,就比原来的本钱贵重,于是这个人就赚了。相反,一个人的生命到了终结,即使赚取短暂的世界,但比不上永恒生命,这个人就蚀本,连本金也赚不回来。
劝说、讲解改变人的世界观
怎样叫人相信耶稣?陈天祥指出透过劝说和讲解。
"劝说"是改变对方的世界观,包括这人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观感,由于信与不信来自不同的世界观念,劝说的时候指出对方内在和外在世界两者的不协调。
情况好像使徒行传17章22至31节,使徒保罗站在雅典议事会宣讲,他指出雅典人的传统和基督信仰相似,雅典人敬畏鬼神。但亦有不同之处,基督教相信上帝创造宇宙,而人要悔改,因为耶稣基督已成就了救恩。
叫人信耶稣,除了劝说,也需要"教义的宣讲"。讲及人的罪性、神的赦免,惟有基督来到世上为人舍命成就一切、人神复和、圣灵引导、人愿意舍身等。
结论是,在归主的过程中世界观的改变是重要,借此来分辨真假归信主,这包含神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意义。
信徒离堂与福音传播方式
播道会山福堂堂主任罗旭生牧师回应指出,信徒离开教会的普遍现象可能是因为关系、环境或热情改变,或被邀请参加其他教会。教会吸引人的方式通常包括举办音乐会等活动。
罗牧师的教会开办了《幸福人生小组》,这与台湾的幸福小组不同,透过不同方式传讲福音,包括寻找人生意义、建立人际关系等。福音内容涵盖神的创造观、救赎观、人生观和末世观,强调这是一种恒常生活的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