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注爱滋日 年轻人是爱滋病高危险群

9598134

自1988年开始,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爱滋日(World AIDS Day),目的是提高大众对爱滋病毒传播及预防的意识。今年的主题为"回到零点 (Getting to Zero)",意味著对爱滋病的零歧视、零感染和零死亡的迫切追求。 

爱滋病毒有三大传染途径 性行为传染、血液传染及母子垂直传染。 自爱滋病开始流行至今30年间,已夺取了超过3600万人的生命。自1981年第一次确趁爱滋病毒以来,从没有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法可以见效,每年全球因这病死亡的人数有增无减,彷如绝症。感染的人只有被排斥隔离和歧视。爱滋病毒面世初期,医学界了解并不多,亦苦无对策。直至1995年美藉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发明了鸡美酒疗法,才有了一些转机。往后十多年,医学硏究人员不断研究探索,在药物发展和治疗方法上已取得很大的进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爱滋病感染和死亡人数已经减缓。

但这是否代表这个世纪病症能完全根治呢?美国卫生研究所(NIH)在今年12月2日所公布的数字显示,感染个案及死亡率碓实比过去十年下降了超过三分之一。但在过去一年,全球仍有超过200万的新增爱滋病感染个案,150万人死于由爱滋病毒引发的病症。更值得注意的是肆虐最严重的国家病例中有80%是青少年。根据国家安全顾问莱斯(Susan Rice)指出在美国,感染最快是13-24岁同性恋和双性恋的美国非裔男性。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少女感染爱滋病毒人数竟是男孩的4倍。

美国今年拨款达300亿(包括国内242亿,向其他落后国家6亿多资助) 用于爱滋病药物硏发及各样有关开支。即使目前硏发的药物或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下,能够抑制病毒恶化及减缓病程发展,但高昂的药物并不是所有国家能负担得起的。

到目前爱滋病毒尚未有任何药物可以根治,所以爱滋病是全世界疾病监测指标之一。各国政府努力透过立法试图控制传染规模和教育宣传,务使民众增加对这病的认识,让大众知道爱滋病完全可以避免。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