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爱锐出生在中国天津,父母是苏格兰到中国的传教士。他小时候被送回英国接受教育,6岁时和8岁的哥哥同在一所专为传教士的孩子开设的伊尔撒姆学院上学。在成长过程中,他的运动恩赐也慢慢的显出来。
在爱丁堡大学上学时他参加过100码和220码短跑,他也是橄榄球队的主力。他的短跑成绩惊人,当时很多媒体认为他在未来可以实现英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对他参加100米的比赛项目充满了期待。
拒绝周日竞赛,称国王也是上帝造的
但李爱锐有一个特点,别人称他是"周日不会跑步的人"。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正好遇到100米比赛被安排到星期天,他的强项也是100米,但是他拒绝了在周日参加100米比赛,转而参加了一项与周日时间不冲突的400米赛跑。
在100米比赛开赛前得知,英国国王和王室也将到场看田径比赛,有人问他能不能参赛,但他坚决拒绝,并表示"国王和王室也是由上帝创造的"。
李爱锐参加400米赛跑之前,有人塞给他一个字条,上面写著撒母耳记上2章30节"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结果他不仅赢得了金牌,而且打破了当时400米的世界记录,他以跑100米的速度跑完了400米。
一生奉献在中国的宣教士
李爱锐在这次奥运后第二年(1925年)回到了中国,并在中国宣教18年之久,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后来他在1932年被正式按立为牧师,1934年与联合教堂的司琴、一位加拿大来华宣教士的女儿弗洛伦丝‧马肯兹结婚。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李爱锐则到了贫困的河北农村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伦敦会在河北省的2个传教站之一)工作,去帮助病倒了的哥哥罗伯特,罗伯特是一名宣教士医生。当时那里是日军占领区,战乱、灾荒造成极度物资匮乏,病人很多。
1941年,日军全面侵华,局势十分险恶。弗洛伦丝带著女儿回到加拿大。1943年李爱锐被日本军队抓获,和芝罘学校的宗教人士一起被关押在山东潍坊的乐道院集中营。1945年由于被迫劳动过度和营养不良,李爱锐因脑肿瘤病死在集中营。
李爱锐在战后被安葬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华北烈士陵园,那里还长眠著白求恩、柯棣华等人。
2008年8月8日,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的日子,英国《苏格兰人报》把李爱锐评为苏格兰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
为纪念李爱锐并且鼓励运动员在竞技场内外都或出美好的品格,英国设立了一个很特别的奖项,以李爱锐命名——伊利克‧里达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