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賭波個案連月來呈現上升趨勢,一些自願提供賭博治療的民間組織,以及由平和基金資助的兩個輔導中心都已不勝負荷。香港明愛展晴中心稱,他們所提供的戒賭輔導服務在過去九個月中處理的賭波個案上升了兩到三成。
明愛家庭服務總主任黎鳳儀表示,明愛展晴中心本來預計每年服務500宗個案,但由2003年10月15日至今年7月31日,9個月之間中心已接手處理473宗個案。她表示,情況對中心有一定壓力,明愛正研究增加人手。展晴中心為明愛家庭服務屬下單位,使命是協助受賭博問題影響的人士和家庭建立健康的人生。
根據該中心提供的資料,他們在開始服務的頭6個月裏共接待了302位問題賭徒。當中最年青的一位賭徒只有18歲。而30至49歲的賭徒佔68.2%。可見中年的賭徒來中心接受輔導較年輕人為多。但從開始賭博年齡來看,25歲以下則佔84.4%。這個數字反映大部份問題賭徒都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賭博。
從2003年10月15日到11月30日,共有35宗個案涉及賭波,佔個案總數的三成九;然而到本年7月31日,賭波個案佔個案總數將近一半。
黎鳳儀表示,求助個案大部份涉及賽馬,其次是賭場,賭波則排名第三。她引述一項研究稱,20歲以下青年若沈迷賭博,較成年人更易成為病態賭徒。她認為,“問題賭博個案上升,未必與賭波合法化有關;根據中心資料,大部份問題賭徒都已賭波十年以上。”
由社會人士及基督新教徒組成的“監察賭風聯盟”於8月1日召開記者會,提到部份自願提供賭博治療的民間組織、以及由平和基金資助的兩個輔導中心已不勝負荷,並要求政府立即訂定更具體的實務守則,加強監管馬會對賭波宣傳及投注措施。
香港賭波個案連月上升,監察輔導人員籲請政府加強監管
香港明愛展晴中心統計表示,戒賭個案大部份涉及賽馬,其次是賭場,賭波則排名第三
Carol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