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革新 董智敏促善用媒体打造广东话歌曲

20171201
20171201

"音乐媒体 x 新媒体教会"互联网世代论坛在11月27日在香港伯特利教会恩光堂举行,邀请了五位嘉宾分享音乐敬拜与新媒体教会的互动和关系。

论坛由Jesus Online 网络媒体宣教基地、敬拜风 Worship Cyclone、CantonHymn 诗歌粤语翻译及堂会创作网络、Media4Christ Ministry等现代敬拜机构联合举办,探讨敬拜及音乐创作与新媒体教会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剖析更多香港新媒体发展的有效策略。

"敬拜新祢呈"敬拜赞美证书课程筹办人王董智敏博士(Wendy)分享了"历代音乐媒体在教会的角色"。她亦是建道神学院信徒领袖培训部主任。

闭关修道:一星期唱毕150篇诗篇

她说,以往的修道院有闭关修道训练——现在基督教已经不存在这种方式——在聚会时会唱诗篇。"当时诗歌的内容主要围绕诗篇或经文的单一个字,供在灵修时候使用。诗歌的特点是音域不阔,令人听起来比较平静。"

这种风格的诗歌曾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诗歌唱起来华丽比平静好。最后奥古斯丁决定维持平静风格。董博士说:"不能被音乐牵著走,而是要让歌词牵你走。"

期后这种风格的歌曲发展至后来的经文歌。经文歌除了歌词还包括了神学的著释,一般而言经文歌有2至4声道,最极端的包含12声道。而经文歌的用途不限于圣诗用途,亦用于政治等广泛用途。

宗教改革:诗歌"百花齐放"

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马丁路得允许不同形式的诗歌出现,包括诗篇、乐器和不同的诗歌内容。董博士形容马丁路得对音乐的喜爱"位置仅次于神学"。另外,当时马丁路得善用不同媒体推动改教:包括印刷术、翻译经文及创作诗歌。其中一件很突破的,是他利用流行曲加入歌词在崇拜时献唱。

至18世纪,随著各式各样的奋兴运动带来了新世代及影响至今的诗歌,例如《新生王》、《普世欢腾》等。至今这些歌曲运用了不同媒体把新或旧歌重新处理,有些甚或流行至今。

王董智敏博士引用近代神学家潘霍华的话:"音乐有无与伦比的能力,可以开启人对神的灵,即渗透力非常高。"她举例以一首简单的诗歌进入有深度的祈祷,效果比单单祈祷为佳。此外,她鼓励广东话歌亦可以善用媒体重新打造,成为有助教会传道的媒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