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2001年发展社创至今20年,为弱势社群创造就业机会,丰盛社企学会于10月23日举办"使命商道论坛2021",迦南堂义务主任牧师郑家辉分享"社区干事计划"盼青年在社会向上流;丰盛社企学会主席纪治兴从调查指,社创基督徒幸福感上升。
历史、理论、实践看教会信徒社创角色
基督教迦南堂义务主任牧师、伯特利神学院实践科讲师郑家辉提到社企缘起,社会创新与社会关怀理念来自洛桑世界福音会议,当时提出《洛桑信仰宣言》指出19世纪末的教会只救灵魂不顾人的死活,因而提出整全使命与事奉就是"上帝全民将全备的福音带到全世界"。
香港社企情况方面,根据最新研究,社企的基督徒扶贫工作每年总支出,对比全港1,300间堂会总数多出1.43倍,反映社企走入社关工作比教会来得更积极。
至于社创式的教会跟一般教会的社关分别在于"重视": 社会关怀、创新性的关怀行动、提升受助者与助人者、参与者与服侍者的召命感、弱势及与社区人士的融入、为教会带来影响,甚至提供助力并重视其可持续性。
在实际操作上,郑家辉分享该教会与教关合作"YUM社区干事计划",对象是三类青年人:低收入、低学历、低动机,实习为期6个月,工作包括管理和统筹社关服务计划、筹备协助带领社区活动、探访家庭等。
该计划目的为增进他们的工作知识、技能、经验,从服侍弱势群体反思生命、自我认识、建立正向价值观,从而在社会阶梯向上流。郑家辉指,教会在1年多有10多位年青人来做社区干事,最大影响是教会同工,因著接触年青人做好基督徒本份。
基督徒营运社企占3成 幸福感升至8分
丰盛社企学会主席纪治兴探讨社创乃实践创造托管的途径,基督徒社企包含三个元素:创业、慈惠、信仰。"社企创业"提供另类价值异于资本主义、共享价值、营商宣教等;"慈惠"体现共善、私产公益、偏爱穷人;"信仰"不是一道理念,是生活方式。
从事社企人士幸福感亦增加,纪治兴表示,丰盛社企学会2019年进行"香港社企宗教性调查",香港社企有666间,基督徒占3成。调查发现,基督徒社会创业家幸福感由6.2分升至8分。
据分析,创办社企原因首三位:善用自己强项回应召命、运用恩赐、扶贫助弱;幸福感提升原因:见证弱势社群的转化、实践宗教价值、持续学习和成长机会能扩充人脉网络;社企彰显的德性:扶贫助弱、施比受更为有福、爱人如己。
大会另邀请三位来自不同背景的青年社创家,分享实证个案,如何以社创实践召命、活化信仰、转化生命。
丰盛社企学会成立于2011年,宗旨为推动香港社会创业发展,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使命商道论坛",鼓励信徒以社会创业作为信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