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剧转变的社会,未来无法预测还是有迹可寻?恩光书院2月12日举行研讨会"未来趋势与自我创造",该院教务长、副教授冯韵儿指出,人在不确定的未来产生害怕,寻找身分、认识历史、具备全球化视野以配合大时代来临;梁永泰院长则从圣经与历史人物道出大时代中人遇见神,生命就得以重新创造。
冯韵儿:阅读时代认识当下角色
冯韵儿在研讨会开首提出一问,为甚么要谈未来趋势?她解释,人面对从未有或多个同时发生的转变会有害怕、身分认同引起的焦虑,因此阅读时代认识人在当下的角色至为重要,并指出今天社会正面对科技将人定型、中西方矛盾、生态危机的问题。
科技将人定型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意味著将人的决定外判,牵涉各范畴如银行借贷、法官判刑、公司聘请都借用大数据分析,弊处是机器学习很难做到公平和透明,并非保持中立而是建立在隐藏的假设和价值观之上。
其背后带出数据主义(Dataism)的问题,以色列历史学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人类大历史:从野兽到扮演上帝》(Homo Deus)提到数据主义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类科技一直都在追求生物的解构,其终点就是极致的数据化,导致人文的消失,用机械解释、操纵所有事物。"
此外,掀起社会热话的元宇宙(Metaverse)早于1981年美国数学家弗诺·文奇(Vernor Vinge)在《真名实姓》(True Names)已提出这观念,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接机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
元宇宙具三大属性:时空拓展、经济增值、人机融生,由于目前监管元宇宙发展的体系未成型,导致存在身分认同危机、人格解体等风险。
中西方模式转移
金融时报首席外事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2017年提出东方化的概念(Easternization),亚太地区正在塑造全球政治,他用东方化解释世界政治事务,例如中东陷入无政府状态、西方民粹主义崛起都与东方化有关。
在新世界秩序,传统国际合作机构过时,群雄崛起出现多边主义带来不稳定的地缘政治、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两极化等现象。
冯韵儿指,处身于合一与多元的世界,寻找自己的身分和历史,既是世界公民也札根于本地,才有全球化的视野,以全球化的公民身分配合大时代。
生态危机的时代
据世界经济论坛《2022全球风险报告》,未来十年全球严重风险计有四方面:气候危机、社会鸿沟、网络风险、不平衡的全球复苏。气候危机占首位,生态危机的时代出现多方的问题,如粮食安全、城市污染造成社会不稳定,加剧不平等。
冯韵儿总结,生态危机长期未能解决,背后反映文化和价值的趋势,牵涉道德问题,例如粮食短缺,人以为用科技可以解决但解决不到;超级资本主义,人既是消费者又有公民身分造成张力、人自视为宇宙的中心点等。
梁永泰:圣经人物在幽暗处自我创造
梁永泰从圣经、历史人物看自我创造。他指,自我创造是进到自己或民族最幽暗之处,领受上天而来的召命,改变社会的困境,走出一个长远超越个人生命的历程。
圣经人物有摩西、约瑟、但以理、保罗。摩西在旷野被神呼召,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走向未来;约瑟被卖坐监未气馁,适逢各地大饥荒为法老解梦;但以理年少时被放逐掳去巴比伦,为帝王解梦预视跨世纪的未来;保罗在大马色遇见主蒙召,犹太人却拒绝福音,将福音转向外邦人参与上帝未来的福音计划。
这些人都致力改变社会的困境,连结世界其他人的智慧,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找一个长远超越个人生命的历程。
东西方历史人物 挫折毋忘家国情
历史人物,东方有孙中山,看见国家危机社会幽暗,洋洋洒洒六千言公车上书李鸿章:"人尽其才、物尽其利、地尽其用、货畅其流"规划出中国未来的蓝图,虽被李鸿章忽视,却看见西方人对身体尊重、基督信仰人人平等、博爱、民主自由的可贵,于是投入建设国家。
西方有诺贝尔制造商业用途的炸药,被社会批评带领更多人死亡而有所悟,成立诺贝尔基金奖励对科学有成就的人,其后更加有和平奖等,他看见自己的幽暗和世界需要而转变,人的价值和世界是互动的。
文化方面,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才华满溢被宦官迫害贬至黄州,写出流传颂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道出历史时代乱世带出个人、国家长远发展的感情。
人权领袖曼德拉从训练未来犹长领袖的父亲学习仆人带领模式,就是能带领人也尊重人民的意愿,他在狱中反思拥抱和平爱护人,将南非带进多元合一的社会成为南非第一任民选总统,悟出自由是一个长走廊。
英国王妃戴安娜纵使皇宫、婚姻生活不如意,仍然服务社会往纽约哈林区拥抱爱滋儿童、柬埔寨拥抱被地雷炸伤的平民、往非洲拥抱赤贫的孩子,她在生命处于幽暗的地方看见自己的价值和自我创造。
自我创造八向度:
梁永泰继而提出从八向度创造自我:"人的尊严",反思人是主角还是配角、是否人生命的尊贵而非可以放在实验室上、人未成形的时候的细胞有否拥有生命权、谁为将来世代发声,这一代能否决定何为真善美, 例子 : 戴安娜王妃
"文化智慧",在神所创造的世界中有多元文化、多元语言,人学习包容并兼,具备全球素养便能够从其他人的观点看事物,例子:曼德拉。
"不肯定领袖",领袖常遇到突如其来的危机,例如孙中山和苏轼虽在不肯定的大时局,却相信不论成功与否只要参与。
"长远的视野",从历史至现在到将来,怀有看见长远视野的艺术,看得远、看得高、看得深,例子:但以理。
"重视结构性思维"指看事情背后的假设和价值观;自我创造还包含"使命感"、"良知的醒觉"、"人的神圣"。
问答环节:教育为抽出美善本质 抗衡机械化价值观
在问答环节,被问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担当怎样的角色?梁永泰鼓励家长不怕让孩子面对苦难,工作为意义非只为金钱,帮助孩子发挥潜质;教育(Culture)是将人的潜质、美善本质抽出来,给予最好的装备。
冯韵儿回应指,教育制度视下一代为大数据,需抗衡机械逻辑的价值观,将焦点放在人本。
该次研讨会于2月12日以网上形式进行,主题为"未来趋势与自我创造",探讨急剧转变的社会怎样从信仰角度阅读时代。
此外,恩光书院于3月将举行两场聚会,分别为"创造未来:基督徒的时代见证",日期:3月3日,时间:上午10:00至11:30,讲员:梁永泰博士(恩光书院院长、美国维真大学传理学博士),翁传铿牧师主持,对象为牧者、教会领袖,探讨面对科技垄断、政治两极化的年代,基督徒怎样创造未来?
另一场聚会主题为"创造未来:教育作为社会第一线?",日期:3月11日,时间:下午3:00至4:00,讲员:梁永泰博士(恩光书院院长、美国维真大学传理学博士),梁锦波校长主持,对象为校长和教育者,讨论处身于虚拟世界(元宇宙)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中,基督教教育怎样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