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香港巿民認為同性戀行為不應被鼓勵

soc_20060118_tseng.
本身為文化研究博士的曾錫華牧師表示,香港人口密度甚高,然而能締造和諧的社會氣氛,可算是一件「奇跡」。﹙圖:本報記者) 本身為文化研究博士的曾錫華牧師表示,香港人口密度甚高,然而能締造和諧的社會氣氛,可算是一件「奇跡」。﹙圖:本報記者) 本身為文化研究? sty
維謢家庭聯盟1月14日發表了一份有關同性戀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份香港巿民認為同性戀行為不應被鼓勵,並反對政府就性傾向歧視立法。

調查發現,58.6%被訪者認為同性戀行為會破壞現有的家庭制度,不過亦有近四成被訪者認為同性戀行為不會對現有家庭制度帶來影響。有75.8%被訪者更認為若同性戀行為在公眾地方愈來愈普遍,會對青少年帶來不良的影響,持相反意見的有約20%。

本身為文化研究博士的曾錫華牧師表示,香港人口密度甚高,然而能締造和諧的社會氣氛,可算是一件「奇跡」。他表示香港人傾向「和而不同」的社會氣氛,反之以家長式管治處理私人空間問題並不適宜。

在維護家庭聯盟週六召開的「香港社會對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的意見調查」新聞發佈會上,曾牧師表示香港由於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及社會背景,在社會衝突的處理上比英、美法等地方有優勝之處。他引用錢穆曾説,西方文化重分歧和差異,而中國則重「和而不同」,因此西方在處理種族、宗教、哲學思想等方法上,多以殺戮、暴力等方法解決,因此往往演化成宗教戰爭、種族仇恨等,把矛盾深化;而中國人則避免把信仰、道德及良心的問題放在公共議題範圍內,而在私人空間如家庭裡解決,因此意見不同的人亦能共同生活,造成和諧、包容的社會氣氛,實屬難得。

他表示過去30年有絕對的言論自由,即使極端言論也能包容,使香港能往更自由、開放的方向走。他亦同時指出香港是華洋雜處的社會,並不適宜用單一及家長管治方式處理紛爭。因此他認為在重大的公共衞生問題可採取立法方法外,其他道德、宗教、良心等討論上,政府不宜幹預,以尊重香港人支持的「和而不同」的生活方式,令香港社會的和諧更能顯現。

此外,吳思源先生亦表示香港能包容社會上不同聲音乃成熟社會的表現,和諧現象得來不易,因此在傾性向歧視立法議題上,他認為政府無必要在和諧的現況下推行法案,以免破壞和諧局面。他呼籲政府通過剛發表的客觀、科學化的調查結果,聽聆香港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