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中斷近兩年的中美人權對話於5月14日至15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這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之後中美首次進行的人權對話,也是中美之間的第15輪人權對話。
雙方就宗教自由、言論自由、食品安全等人權問題交換了意見,也涉及了很多個案。其中,互聯網問題成為眾多討論話題中的一個焦點,華盛頓重申互聯網自由的重要性,但沒有談到谷歌事件。
此次是繼中美人權對話中斷兩年之後的首次對話,故特別引人關注。而且,此次的人權對話也被提升到最高級別。據美國《僑報》報導,兩國代表形容此次會談「坦誠而富有建設性」,並同意2011年在中國舉行下一輪對話。美方認為,雙方能就人權議題達成一年一度常規性對話機制,是此次對話的最大成果。
美國務院負責人權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波斯納在會談結束當天下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介紹對話情況時表示,雙方就宗教自由、言論自由、勞工問題、法制問題、種族歧視、食品安全以及一些具體的個案坦率交換了意見。美方在會談中向中方表達了對中國许多持不同政見者以及西藏、新疆地區人權狀況的關注。不過,他拒絕透露有關細節。
在此次對話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評論説,這次對話並不是要給中國上人權課,而是幫助北京懂得人權問題對華盛頓的重要性。
克勞利説:「我們與中國的關系既廣又深,它包括一系列領域。人權則是美中關係的一個核心部分……與人權有關的問題,無論是互聯網自由、獲取信息自由還是知識產權,它們都是我們對話的重要方面。」
國際人權組織對於是次中美人權對話的結果不甚滿意,批評指「對話空洞,缺乏實質內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大赦國際」認為對話沒有取得「顯著成果」,「未能就中國人權的嚴峻情況發出正確信號」。美國「人權監察」組織的亞洲倡議總監理查森則表示,與10年前相比,這樣的對話已經「失去效力」。
中美新一輪人權對話結束 互聯網問題成焦點
田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