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民調顯示美國步入後基督教時代的特徵非常明顯,自認是後基督教信徒的各年齡段美國人都呈上升趨勢,結果表明基督教在美國社會的影響力逐漸式微。
巴納集團(Barna Group)近日發表民調結果指出,美國的後基督教趨勢更加明顯,自認是後基督教信徒的美國人愈來愈多;在他們看來,基督教正在失去對美國的影響力。
巴納對43,000個美國成人就他們的信仰狀態進行隨即訪問並作出分析研究。發現逾七成受訪者自稱是(廣義)基督徒,其中近三成承認自己是「適度的後基督徒」,另有不到一成的人把自己稱作「高度後基督徒」。
調查同時指出「後基督徒」在美國各年齡段的成人都明顯增長。其中,28%的67歲以上的年長者自稱是「後基督徒」;嬰兒潮一代(48至66歲)的「後基督徒」達35%。
29至47歲之間的「後基督徒」比例是40%,而被稱為「馬賽克一代」(18至28歲)的年輕美國人「後基督徒」比例最高:48%。
此外,調查還發現很多「後基督徒」實至名歸,即他們的生活樣式看起來和非基督徒無太大差異。例如,去年一整年都沒有禱告的信徒佔18%,57%的基督徒在過去一週內沒打開過聖經。
在過去12個月連教會門口都沒踏進的基督徒比例高達33%;還有13%的基督徒受訪者認為信仰在他們的生活中無足輕重。
巴納集團於幾個月前發佈的另一調查顯示無宗教信仰的美國人呈上升趨勢,再結合此次報告內容,均表明基督教在美國的影響力每況愈下,早已今非昔比。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