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息】數個基督教社關團體包括基督徒學會、基督徒關懷香港學會、基督教協進會社會公義及民生關注委員會、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及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等上週聯合發出新聞稿,表達對特首於曾蔭權於15日發表的施政報告的不滿。
他們表示對特首提出的施政方針只著眼金融體制發展,令弱勢社羣百上加斤感到失望,並提出數項要求,期望特首建立更公平公正具承擔的政府。
全文如下
我們是一羣關心香港的基督徒團體,對於行政長官曾蔭權於十月十五日發表的施政報告非常不滿。
我們對金融海嘯所引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及對香港的衝擊感到非常憂慮,因為以往的經驗告訴我 們,每當香港在經濟出現困境時,社會上的邊緣弱勢羣體勢必首當其衝,而行政長官在其來年的施政方針,只著眼於金融體制的發展,不但沒有考慮弱勢社羣長期生 活於困境當中,反而在僅有的支援上附加諸多限制,令人失望。
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已在香港社會浮現,近日多間大型連鎖店相繼倒閉,不少中小企結業導致失業 人數不斷上升、減薪凍薪潮勢必令社會貧富懸殊愈見嚴重,加上各項社會福利措施「減快升慢」,在金融海嘯前已經令香港市民叫苦連天的通貨膨脹、租金成本上升 等壓力,不單沒有隨經濟放緩而下調,反而會越趨嚴重。
施政報告曾提出要「維護弱勢及社會公義」,卻不説明任何實質建議及方向,反而選擇性及有條件 地對弱勢社羣作出援助。到目前為止,港府仍拒絕為工資水平及立法時間作出承諾,更表示把最低工資可能訂於遠低於家庭需要的水平。雖然曾特首改變初衷,把高 齡津貼(俗稱「生果金」)調升至一千元,而暫時擱置增設入息或資產審查作為交換條件,然而在缺乏一個完善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情況下,長者晚年的生活更形 困難。
曾特首在剛過去的財政預算案中的「還富於民」,只向商界傾斜,直接降低公司利得税税率、寬減 或免收各類商業税項等措施便佔了216億1,000萬。而用於支援弱勢社羣預算只有56億7,700萬。我們不願再見到政府在經濟困境時仍只口號式地提出 「維護弱勢社羣」之言,實質只提供小恩小惠,並拒絕從制度、結構層次等改善弱勢社羣的處境。
我們憂慮社會上被邊緣化的基層市民的生活將更困苦。作為基督徒,我們深信社會資源分配應以分配公義、公平作為指導原則,尤其在困難的時刻,我們更應該對邊緣弱勢羣體提供額外的支援。我們期望香港市民在港府的帶動下,能以團結而非分化的態度共渡時艱。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指出:「國家有職責去監視督導經濟方面人權的執行情況……(但不需)直 接控制一切經濟活動又限制個人的自發精神……理應創造合適的條件去推動商業、保證就業;刺激那些有所欠缺的經濟活動並在需要時加以扶持。再者,某些壟斷集 團的行為,一旦構成發展的延誤與障礙,即應受到國家的幹預……國家在遇到社會或商業過弱、或不足以應付當前任務時,可暫時取代其能……惟應盡可能短 暫。」(《百年》通諭:48)
基於這些信念,我們有以下的要求和呼籲:
※ 港府在監管監金融發展方面,應與時並進,具前瞻性,使有關部門能即時作出應變和制定公平、公義的措施;
※ 港府處理金融海嘯所引發的經濟危機的同時,亦要為弱勢社羣提供足夠的支援和協助,立即增加綜援金,及成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及檢討具標籤性的綜援金制度,以確保每個市民的生活質素;
※ 金融海嘯充分揭示香港不能單單依賴金融業務的發展,促請政府發展社會多元化的工種;使弱勢社羣的生計也得到保障;
※ 港府認真處理香港貧窮問題,制訂長遠政策以展現滅貧的承擔和決心;
※ 特首曾蔭權重新檢討施政報告內容,及以積極的態度具體回應基層市民的訴求;
※ 盡快在各級議會及行政長官選舉中,推行全民直選,並立即公佈實行的時間表;讓香港市民盡快擁有民選基礎及以民為本施政的特區政府;
耶穌基督來到人間,為應驗以賽亞/依撒意亞先知所説:「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 病。」(太八:17)〔「祂承受我們的脆弱,擔荷了我們的疾病」(瑪八:17)〕。求上主堅強香港市民的心志,讓港人面對金融危機或自身的脆弱時,也效法 基督去撫慰他人的痛苦和關注弱勢社羣的需要。作為信徒的我們更要以信、望、愛的精神,與香港市民,特別是弱勢社羣共渡困境。
香港基督教團體批政府未關顧弱勢社羣需要
陳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