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伟大的书信——约翰·派博分享阅读《罗马书》的建议

Paul and Romans

随著三月的到来,根据约翰·派博(John Piper)牧师此前推荐的一年读经计划,许多基督徒将投入对《罗马书》的研读。派博曾钻研《罗马书》六十余年,他分享了如何深入挖掘这卷书信的宝藏,让基督徒甚至非信徒也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属灵收获。

《罗马书》是圣经中一卷深刻探讨救恩与信仰的书信。它回答了许多关乎我们生命的问题:我在归信基督之前的属灵状况如何?神在基督里为拯救我做了什么?这项救赎之工与神在我里面的工作有何不同?神如何战胜我的刚硬,使我得著信心的恩赐?如今,既然神已赐下如此宝贵的救恩,并正在我生命中动工,我该如何生活?这如何影响我的人际关系、工作、家庭、教会及社会?我在基督里能有怎样的盼望?

针对这些问题,神赐下了《罗马书》作为最完整的答案。

《罗马书》为何如此重要?

派博牧师毫不犹豫地称《罗马书》是"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并称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最完整的神圣启示:《罗马书》是神所默示、最全面总结宇宙间最伟大真理的书卷。

      2, 最深刻的属灵洞见:它不仅总结了救恩的核心要义,还深入揭示了人类在基督之外的光景、因信称义的意义、基督徒在圣灵中的生活、堕落世界的状态、以色列的未来命运,甚至神为何容忍"预备遭毁灭的器皿"等神学奥秘。

      3, 对教会历史影响最深远:从奥古斯丁(Augustine)因《罗马书》13:13悔改归主,到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因《罗马书》1:17认识因信称义的真理,再到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在听闻路德对《罗马书》的讲解时经历属灵觉醒,《罗马书》一直在塑造教会历史,并带领无数人走上"罗马书之路"——认识罪(罗3:23)、明白罪的代价(罗6:23)、接受基督的救赎(罗5:6),并因信得救(罗10:9)。

如何阅读《罗马书》?

派博牧师提醒我们,《罗马书》不仅是圣经中的"最高峰",更是由多个巍峨真理构成的"山脉"。面对这样一卷博大精深的书信,我们应当带著敬畏、感恩、期待与喜乐进入阅读。他建议信徒在阅读时,至少思考以下五个关键问题:

      1, 信主前我的属灵状况如何?我在归信基督前的真实光景是怎样的?如果神没有拯救我,我的结局会如何?这不仅关乎我们的个人经历,更需要从神的话语中寻找答案,否则我们无法真正体会"奇异恩典"的伟大。

      2, 神在基督里为救我所做的工是什么?许多信徒会将"得救"与自身的属灵体验混为一谈。但派博提醒我们,马丁·路德的属灵突破就在于认识到,救恩首先是"在我们之外"(extra nos)的——基督的救赎工作早已在两千年前的十字架上完成。这一历史性事实,是我们得救的根基。

      3, 神在我里面做了什么,使我得救?如果人的本性是"与神为敌"(罗8:7),那我们如何才能信主?是什么改变了我们,使我们从悖逆变为信靠?派博指出,我们需要透过《罗马书》认识神如何藉著圣灵的大能战胜人的刚硬,使我们愿意悔改归向祂。

      4, 既然蒙恩得救,我该如何生活?得救之后,我们在世界、教会、政府、未得之民面前应当如何行事?靠什么力量活出基督徒的生命?如何胜过罪?《罗马书》提供了属灵生活的实践指南。

      5, 神为我预备了怎样的未来?无论今生还是永恒,我们的未来如何?神如何在这世上保守我们?我们在基督里拥有什么样的最终盼望?

如何最大化地受益?

派博牧师建议,信徒在阅读《罗马书》时,可以采用"系统记录法":在笔记本上为这五个问题分别设立页面,每当阅读到相关经文时,记录神的启示。同时,他强调,阅读《罗马书》时无需急于求成,而应反复默想、深入挖掘,因为"这片海洋没有底,也没有边界",我们永远无法穷尽它的智慧。

本文编译自渴慕神事工网站,原文按此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