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寺院等待很長時間之後,美國遊客們終於可以拍照了。這個美國旅遊團想要看看父母如何將孩子送到寺院,交給和尚,學習佛教禮儀。他們等了幾個小時,終於看到一對三十多歲的夫婦,帶著穿和服的七歲女兒,來到寺院。拍完照片之後,美國遊客登上汽車,其中一些人大聲議論:為什麼他們在寺院中只看很少的孩子?這些美國人似乎並不知道日本越來越低的生育率。 2005年,日本婦女的人均生育率為1.3,明顯低於維持日本人口穩定增長的2.1。其中一個原因是日本年輕人為了工作與事業,推遲結婚年齡。另一個原因是日本年輕人的性放蕩。學者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在许多國家,性放蕩的泛濫必然導致生育率的下降。與许多西方人一樣,日本人開始認為性僅僅是一種娛樂形式,而不是建立家庭、與配偶建立終身感情的基礎。
禱告:
●求主耶穌將日本人從情慾上和精神上的遊蕩中拯救出來。 ●求主裝備日本教會領袖,讓他們帶領日本人回轉。
經文:
主耶穌的報償計劃─尊重(一) 「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12:26〉
默想:
我們真的把主耶穌説的話看成絕對真理嗎?我們默想祂的話,查考每個些微差異嗎?我們若真是如此,這節經節就該讓我們大吃一驚。長久以來,教會教導我們要尊重神,可是祂的獨生子在這裡卻説,神會尊重我們。你能想像嗎?這位全能的造物主,這位用權能來維持宇宙萬物生存者;公義、自由和聖潔的保證者,居然會尊重我!除了這個以外,我還需要什麼推薦信呢?我還需要盖什麼別的背書印章嗎?我根本不需要。「尊重」的希臘原文是time,它的意義涵盖的範圍有「尊重、尊敬、敬畏、看重、恩寵、給予職位和尊貴、獎賞」。主耶穌很懂動機的問題,曉得神造人是要他們達成目標和得到認可。對人的動機來説,最特殊的性質是我們為什麼做那件事,不是我們做什麼事。我很可能在做一件最有利於他人的事,最合倫理,最慷慨的事,可是在神的國度裏卻沒有份。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