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福中心早前进行调查,了解18至40岁职场基督徒的"躺平"状况、内心话与对"使命"实践的想法。
逾6成人有躺平心态 实行不足1成
在238名受访者之中,接近7成是女性、3成是男性,近四成受访者介乎26至30岁,受访者来自台湾、马来西亚、香港、美国、英国、国内等地方。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成5受访者认为有过躺平的心态,3成5的人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这心态出现。超过6成的人有躺平的想法,只是各种原因没有实行,例如因仍有使命感、责任感、生活压力的原因没有机会尝试躺平,因此偶然躺平的人占3成、完全躺平的人不到1成。
至于甚么经历导致年轻人有躺平的想法?调查发现最多人对大环境感到失望或无法调适(56.9%),其次是工作压力太大觉得失去了生活和自我(43.8%),怎样努力也无法显著提升生活水平(43.1%),其他原因包括找不到工作、人际关系感到很大距离、孤单等。受访的年青人对于怎样找到出路,部分人寻求信仰的力量(23%),倾向认为没有出路等待生命自动改变的占(26%)。
生活疲累"职场使命"感觉忽近忽远
问卷同时发掘年青人的职场使命,绝大多数认为传福音、领人归主、实践大使命(79%),其次是活出基督信仰、信仰生活化(42%),表示在教会或机构工作为主,职场为辅助只占(5%)。此外,听到"职场使命"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很累、压力、困难占(60%),认为有使命感、热血、影响力(29%)。
这显示受访者虽然能够讲出职场使命门徒的想法,但是谈到真实的感受有一半人提出正面的回应,也有一半人感到累。他们认为平日返工,周末的时间给了教会,在公司想专心工作不想其他事情,超过五成的人认为,面对复杂的办公室人际关系感到很难实践信仰。对于使命的距离感觉忽近忽远而自责、已经麻木,但仍有两成多的人表示走在越来越活出使命的路上。
华福指出,所谓"躺平"定义是因生活中各种方面的负面经验,认为现实所得无法显著提升自身生活水平,因而对认真赚钱、努力奋斗失去动力。发展出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无欲无求的处事态度。并且随著这样的心态,有可能发展出以下的行为模式:不买房、不买车、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低水平消费,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等。
是次调查由世界华福中心主持,题目为"上帝!我不想努力了",另设工作坊,讨论主题围绕躺平、工作、灵性与使命,于8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