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正會計師見證:神恩典流通的管道

基督徒這三個字帶有「基督」這充滿無比恩典和神聖的詞,就意味著基督徒應像基督一樣,成為神恩典流通的管道。在紐約執業的李銘正會計師就是這樣的基督徒,努力效法基督的他,讓神的恩典從他身上流過,再流入教會、家庭、職場以及他所到各處,使他配稱基督徒——這極不平凡的頭銜。

作為一個獨立執業的註冊會計師,李銘正弟兄要每天和數字打交道。也許是受職業影響的緣故,無論回顧坎坷的人生經歷、還是輝煌的事業成就,他都不斷細數主的恩典。結果他越數算越感謝神,「這前前後後,有太多重要的轉折點。現在每當想起這些,我清楚明白,若不是神的憐憫和恩典,我原是不配得到這一切的,感謝主!」

從大學教師到註冊會計師

其實,做會計師並不是李銘正弟兄最初的想法,他來美國以前,在台灣,他本是一位大學教授。信主前,在李弟兄看來,無論哪個成就,都是自己付出的汗水換來的;直到信主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充滿慈愛與恩典的神才是讓他完成各項成就的幕後推手。

李弟兄首先把自己見證故事的起點放在幼年時期。簡單來講,用「命運坎坷」這四個字可以概括他幼時的生活光景:五歲喪母,九歲父親再娶;兩年後父親又不幸去世,不久繼母再嫁他人。

同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相比,他是不幸的;但同一般的孤兒相比,他又是幸運的。在他孤苦伶仃之際,幸好得到他眾多親屬的關愛和照顧,讓他體會到親人給予的温暖,可以説是一個不幸的孤兒的萬幸。

坎坷的命運沒有將兒時的李弟兄打到。多年之後,在親戚們的熱心資助下,他憑藉不懈的努力和頑強的拼搏,奇蹟般地完成大學及研究所的教育,後來又如願以償地成為受人尊敬的大學教授,被看作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多年的生活閲歷和人生起伏塑造了李弟兄永不停止追求的個性,因此即便非常體面、待遇豐厚的工作也拴不住他出外闖天下的心。十年後,經過慎重考慮的李弟兄毅然放棄大學教授的工作,前往美國深造。而這一變化,更是成為他人生中關鍵的轉折點。

經過幾年的寒窗苦讀,李弟兄順利拿到了科學教育博士的學位。但由於很難找到與它專業相匹配的工作,李弟兄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窘況。當時妻兒也來到紐約與他團聚,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他在百般掙扎之下,投靠開中型飯店的堂兄,擔任大堂經理一職長達七年之久。

面對現實與理想的極大落差,李弟兄挑戰自我、追求理想的熱情漸漸冷卻下來,每天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後來,由於工作的關係,他結識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通過彼此的交流又喚起他追尋人生新的夢想。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一位叫Clark的先生。

已53歲的Clark打算退休後再去大學深造的計劃給李弟兄極大的觸動。「我比他還年輕7歲,更不該放棄挑戰。」在這種想法驅使下,李弟兄整裝待發,繼續向自己的人生夢想邁進,毅然決志把會計師當作自己後半生的職業生涯,迄今為止,他也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

經過幾年的苦讀,李弟兄於1994年5月順利通過美國會計師的考試,對於年紀近半百的他來講已實屬不易。每當談到此處,李弟兄都禁不住感謝神的恩典和看顧。

雖然拿到了會計師的執照,但由於年紀偏大、又缺乏工作經驗,李弟兄處處碰壁,一時找不到工作。同年夏天,經一位信主朋友的邀請,他參加了一美東華人教會在紐約舉行的退修會。未曾想竟然巧遇四十年前的女同學,他隨口喊出她的名字,結果這一「喊」改變了李弟兄的人生。

經過交談,李弟兄得知女同學的丈夫是在華盛頓開業的會計師,正好需要找人幫忙。

「就這樣,神在我到處碰壁走投無路時,在我生平第一次參加退修會上,為我顯現一盞明燈,為我以後會計業務的發展,照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感謝神!」他分享説。

蒙恩得救、獲得新生

李銘正弟兄總結自己的一生時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他還未認識神之前,神就一直用人看不見的雙手在保守看顧他、引導他、操練他,為現在的工作做最好的準備和安排。

李弟兄夫婦都來自台灣的拜佛家庭,來美初期對基督教信仰一點也不熱衷,也對主耶穌認識很少。但神卻讓他們有機會將二個兒子送到教會,在那裏受到很好的造就。

二個兒子生命的明顯轉變激起了李弟兄夫婦二人去認識基督教的好奇心。「出乎我們夫妻倆的意外,孩子們因上教會不斷地受到愛的薰陶,度過他們人生最重要、又最危險的青少年叛逆期。」他説。

「在學業上能循序漸進、克盡本分;在行為上,也能處處彰顯愛心。他們後來都分別受洗歸主,幷有很多的事奉。我們也因看見他們行為上的改變而深受感動。」

結果兩個基督徒兒子成為李弟兄夫婦信仰道路上的領路人。受兒子的影響下,夫妻倆開始慕道。但由於自我意識仍然強烈,未能真心順服主,夫婦二人仍在信仰大門口探頭觀望,徘徊許久,遲遲不能入門。

由慕道到信主,李弟兄夫婦足足花了二年多的時間。回顧那段歲月裏的心路歷程,李弟兄説,起初他想等到把聖經全部弄懂後再來信主受洗。但後來他認識到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以我們的靈命程度是無法完全讀懂聖經的。倘若我們固執已見,恐怕要永遠徘徊信仰大門外,失去與主相交的機會。」

想通之後,夫婦倆開始謙卑自己,摒棄以往作為訪客的心態,下決心信主受洗、以神的兒女的身份進入祂的家,去親身經歷神的愛,更深明白祂的話語。

2000年7月,李弟兄夫婦在教會舉行的退修會上受聖靈感動,鼓起勇氣,接受呼召,走向台前,謙卑的向主順服,迎來全新的生命。

信主後的李弟兄很慶幸自己當年帶著決心跨出人生最為關鍵的一步,使他從一個慕道友變成基督徒。

身份的轉變給他帶來諸多明顯的好處。慕道期間,他好像是神家的一個訪客,只能身在客廳,不能進入裏面,因此對神的認識很有限;信主後,他以兒子的身份進入神的家,有機會與神親密的相交,對祂的話語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

不僅如此,信主之後,李弟兄深深感受神在他身上的奇妙帶領。從科學教育工作到飲生意,再從飲業轉行做會計師。對於這段經歷,用他的話來講是「變化太大、且是格格不入,實在不是當初來美國時所能料到的。」

李弟兄説,雖然他現在是會計師,但以前在飲業和科學教育的工作所獲取的知識和經驗,依然可以在他的會計行業上找到發揮用武之地。比如在大學擔任行政主管時,對日常問題判斷處理的訓練,以及在飯店各項事務管理的經驗,讓他容易歸納問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順利解決各項難題,為客户提供最好的諮詢服務。

「感謝神!信主之後我才明白,原來作為一個會計師所需要的重要人格特質和經驗,神造就藉著以前的工作,為我安排和操練。」李弟兄見證説。

對比信主前後:判若兩人

信主重生的基督徒必然迎來生命的轉變,李銘正弟兄也是如此。仔細對比他信主前後的變化,發現他已是判若兩人了。首先就對「好人與罪人」的看法來講,信主前的李弟兄認為自己是個十足的好人,因為行事總是正直,常與人和睦相處,從來不去佔人便宜,也未觸犯過法律。

信主後他才真正明白聖經所講的好人與世上的標準完全不同。在神看來,人人都是罪人,人生下來就帶有各種的罪性,像專顧自己、貪戀錢財、喜自誇、不能解怨、不知節制以及縱容自己肉體情慾等,若不靠著主耶穌的拯救,就沒有永生的盼望。

其次,李弟兄對工作能力和效果的體會也與信主前完全不同。以前,他常自以為知識充足、經驗豐富,對事情的判斷都是正確的,不知道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有限的,也不曉得自己的看法也會有偏差。

信主之後的李弟兄懂得自我謙卑,因為他清楚明白自己是那麼地軟弱與不足,只有時常敬虔地向神祈求聖靈的引導,才有智慧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談及對自己個人慾望的控制,李弟兄稱以前因個人的軟弱,時常縱容自己去看、去想、去做一些不應該有的事,容易隨心所欲、不知節制,過分膨脹自己。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絕對正確的,並且堅持已見、不肯讓步。

信主之後就發生180度的大轉彎。李弟兄見證自己學會多為他人著想,多去體會別人的處境。雖然他仍善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已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人,而是學會了退讓和忍耐。感受自己是神重價買來的他,不敢再放縱自己的私慾,而是靠著主的恩典,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此外,李弟兄對個人財富看法的改變也是非常鮮明的。還未信主之前,他與普通人一樣,認為越有錢越好,這樣不僅可以享受奢華宴樂的生活,還能向別人炫耀財富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信主以後,他明白人生有比追求財富更可貴的東西,那就是依靠神、順服神,活得有平安和喜樂。從此以後,他不再作金錢的奴隸,搖身變成神的好管家。

最後,説到對教會奉獻的認識。他以前對於教會的奉獻十分不解,「自己本來就不富有,為何要把自己賺得的辛苦錢奉獻給教會呢?留著給自己用不是很好嗎?」

信主後,李弟兄對奉獻的錯誤觀唸完全被破碎掉。他清楚明白施捨奉獻是要使感謝歸於神,因為他的一切都是從神而來。李弟兄不僅這樣講,也是身體力行,為主的事工大發熱心、慷慨解囊。

將信仰融入生活中,在生活中充滿信仰

談到對信仰的理解,李銘正弟兄認為信仰不是理論教條,而是和生活彼此交融。在他看來,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應該將信仰融入生活中,在生活中充滿信仰,成為神恩典流通的管道,流露出與普通人截然不同的氣息。

凡是和李弟兄接觸過的人都會感受到他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主內人士把這氣質稱為「耶穌的生命」。一個真正有主生命的基督徒,他的心思意念、一言一行都是主的樣式,即真、善、美;這不是靠修煉做到的、也不是刻意裝作的,而是基督生命自然的流露。

當被問及如何將信仰和生活融為一體,李弟兄分享自己的經驗,「透過每日的讀經禱告,明白神對自己的啓示,再將祂的教導消化吸收,使祂的話語成為我們靈體的養分並滋養成長;然後再將神的話語轉化為自己的力量,使其能在我們日常言行之中自然顯出。」

按李弟兄的説法,如果把職場也算在生活的範疇內,那麼基督徒也應把信仰帶進職場、在職場中活出信仰。現如今,李弟兄在會計行業打拼15年了,而且早已擁有自己的事務所,憑藉良好的信譽和優質的服務,在社區贏得極佳的口碑。

一路走來,他從來沒有忘記從神所獲得過的幫助和支持,總是心懷感恩、常思回報。因身懷對主感激之情,立志在職場為主作光作鹽的李弟兄一直以誠摯的心服務客户,讓他們帶著問題來,帶著滿意的微笑離去。

面對那些刁難的客户,李弟兄靠著神賜給他的寬容與仁厚的心去從容應對。因有神作他的靠山,使他在各樣困難面前都不感畏懼,幷且化險為夷。因著他優秀的職業品德、深厚的業務底,他苦心經營的事務所業績持續攀升,擁有越來越多的客户,其中很多客户都是經老客户介紹過來的。

當具體談及自己職場傳福音的經驗時,李弟兄拿出自己編寫的《2009年終税務通訊》。每逢年終,李弟兄都會給自己的客户發送一篇税務通訊的文章。記者發現,除了及時向客户通報税務方面的最新變化,文章的末了還藉著引用幾處聖經經句為大家送上真摯的祝福,藉此機會向客户傳福音。因此,這些文章見證出李弟兄在專業服務上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他在職場為主傳福音的良苦用心。

在李弟兄看來,傳福音最重要的地方幷非是用言語説服別人,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多年來,他就是帶著這樣的理念,在職場上默默地為主作見證、傳福音,換來眾多客户的笑臉和見證。

他時常用「哥林多前書8章1節」(知識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自我勉勵:要謙卑、愛人如己。因此,面對客户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問題,李弟兄都能不厭其煩、帶著喜樂的心來給予解答,讓每位客户愁眉舒展、露出滿意的笑容。

事奉生活化

李銘正弟兄除了將自己的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他還熱心參與各樣的事奉,其家庭生活更是和諧甜蜜,成為眾基督徒效仿的楷模。忠心事主多年,李弟兄對事奉的本質有很深的理解。

他認為,事奉的本質應該是在忘我(與其無爭)、利他(無償付出)的條件下,藉著與人、事、物的接觸,為了回應神的愛,甘心樂意的去做,盡心盡意又持續不斷的獻出,使之成性、習慣而自然。

「因此,事奉的工場不僅是教會,事奉的時間不只是星期天,事奉的對象也不只是教會或基督徒。」他説,「工作就是事奉,居家生活也是事奉,所有言行舉止也都是事奉。」

簡言之,基督徒的事奉要生活化,去體驗「為主而活」的生活,將神的恩典,藉著基督徒事奉的管道,流入其所在的職場、家庭乃至社會,榮耀主的聖名。

  •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作為一位牧師、教授,Dr. Alexia Salvatierra擁有38年牧會經驗,並在美國的拉美裔移民教會中有深度參與及屬靈影響。在最近接受《基督日報》採訪中,她回顧了自己對拉美移民教會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移民教會中代際之間的緊張關系,並分享瞭如何通過對話與和解來跨越這些代際鴻溝。她的觀點不僅對拉美移民教會具有指導意義,對亞裔美國教會也有著深刻的借鑒作用。

  • 贊美之泉2025年亞洲巡迴演唱會將覆蓋5國11城 培育新一代敬拜者

    全球華人敬拜音樂事工贊美之泉(Stream of Praise)近日正式公佈其2025年亞洲巡迴演唱會及暑期兒童敬拜特會行程,涵蓋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多個城市。這次巡迴不僅包括敬拜贊美,還包含敬拜培訓、女性特會及暑期兒童敬拜特會。

  • 狄更斯經典信仰作品搬上熒屏 《萬王之王》預計復活節上映

    由Angel Studios製作的動畫電影《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計劃於2025年4月11日全球上映。這部作品以英國文學巨匠查爾斯·狄更斯的故事為基礎,講述了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男孩在父親的講述中領略耶穌基督一生的傳奇。

  • 觀點:人工智能與社交媒體,基督徒應如何看待潛在的挑戰?

    在過去的幾天裡,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製作出了類似的人工智能模型,震驚了科技界(以及美國股市)。再往前幾周,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宣佈結束第三方事實審查計劃;2024年末,澳大利亞政府出台了社交媒體年齡限制法,以保護年輕人。技術變革已經主導了2025年的開始。AI對我們理解上帝和社區有何影響,全球基督教看法不一。

  • 美福音派收養機構繼續關注中國收養問題

    自2024年8月中國終止跨國收養項目以來,近300個美國家庭陷入困境。美國福音派收養機構「生命線兒童服務機構」(Lifeline Children‘s Service)表示,會繼續向特朗普政府尋求解決方案(拜登政府在最後幾個月對此問題沒有任何更新),期待其通過外交渠道對這一問題提供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