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國內地家庭教會登記與公開化已經成為對中國教會影響深遠的一個話題。特別是11月下旬,由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與北京普世社會科學研究所在北京聯合舉辦了「基督教與社會和諧研討會——中國家庭教會問題專題討論」。這可謂是首次由中國官方舉辦關於家庭教會的研討會,更是令不少人士關注。
到底此會議在家庭教會公開化路程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起到怎樣的影響,又到底家庭教會如何面臨與回應公開化中的種種問題?日前,內地「成都秋雨之福教會」在他們的博客上轉載了一篇名為《LukeLam:淺談對家庭教會公開化的前瞻》的文章,其原文登載在Lukelam的個人博客上。
成都秋雨之福教會曾在今年9月份向成都雙流縣人民法院遞交了《秋雨之福教會訴雙流縣宗教局行政訴訟起訴書》,因為當地宗教局曾在他們5月份的一次查經祈禱活動以「涉嫌非法傳教活動」為由闖入進行強制調查,對此他們表示不服。此案被稱為是內地家庭教會起訴宗教局第一案,也表現出秋雨之福教會對家庭教會權益的熱心。可以説,秋雨之福教會是內地家庭教會發展的一個前鋒。
在文章中,作者LukeLam對11月下旬的研討會評價説:「確實,這次聽證會其實並沒有太多對家庭教會公開化在法律法規上的突破有實質性的影響,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次聽證會對家庭教會在公共領域上的影響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作者分析説,從目前家庭教會的規模和增長就可以看出家庭教會對公共領域影響的增長趨勢,特別是新型城市教會的興起,所以即使此次聽證會無太多實質上的進展內容,但舉辦此次聽證會對公共領域,尤其是基督教內領域的影響的確不可小看,而x方也很難忽略這部分的影響。
LukeLam説,雖然這次會議只是公開化的一個小小起點,需要更加審慎地估計家庭教會公開化的步速,不能夠過分樂觀,但畢竟這個「小小起點」也是經過了不少醖釀才達到這一步的:從中國社會科學院2008年4月號發表於建嶸教授的《基督教的發展與中國社會穩定——與兩位「基督教家庭教會」培訓師的對話》一文,到10月8日在北大舉辦的「中國宗教與社會高峯論壇暨第五屆宗教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再到此次聽證會,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大有走上正軌的趨勢。
作者提醒説,家庭教會公開化可謂是時代趨勢之一,如果我們對此漠不關心,不作警醒,恐怕浪潮到臨,便隨流失去。因此,我們需要思考公開化中面臨的問題和回應態度。對此,作者提出了三點:提防世俗化的力量和現代思潮;教會制度和體制的完善;教會要有承受複興的預備。
第一,應該提防的是世俗化的力量和各種現代思潮。
金錢、富有比壓迫的力量更能拆毀一個教會。如果公開化能夠實現,教會必然會在這方面面臨魔鬼的攻擊,這些例子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比如早期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後的世俗化程度等。
另外,還有現代各種學術思潮的挑戰,比如近年火熱的新儒學、歷史上不斷危害教會的自由神學,後現代主義等思潮。多年來,福音派著重個人的宗教經歷,傳福音,教會增長,但在神學思想的發展、護教與對文化的批判與重建上卻多有忽略,對這些思潮也沒有太多充分的認識。
我們對這些思潮的回應不能只根據它在理論上、在教義方面所造成的影響來論斷這些學説,而必須根據它的整個系統來批判。因此,我們如何能夠站立得穩、如何在這一代的講台上發出強有力的回應、如何避免牧養上只是傳講用宗教術語表達的人文主義、如何有效建設本土化神學、成為教會和基督教學術界值得深思慎重的地方。
而且,作者強調説:「最要緊的是,我們的回應必須主動!不要等到出現屬靈破口才來補缺...」
第二,教會制度和體制的完善是對教會公開化發展的要求。
家庭教會的歷史發展經歷了地下傳教、團隊式家庭教會、新興地方教會為主要標誌的三個發展階段,而近年來,由城市白領和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新型城市教會成為家庭教會發展的領銜標兵。
分析新型城市教會的特點會發現,這些教會注重神學基礎的建設,有成文的教會信約或教義,教會的神學立場明顯;在教會體制上,教會有成文的教會章程,形成牧師—長老—同工—會友的體制,而且對教會正式會友,有成文的教會紀律約束,表達教會價值觀。
作者説,可以看到,新型城市教會之所以成為現今教會公開化的領銜力量,和它的體制特別是不無關系的。所以,家庭教會公開化對很多習慣小羣聚會的家庭教會在體制上的發展是一個挑戰,因為體制的完善,有助教會承受上帝更大的賜福。
第三,教會要有承受復興的預備。
公開化給教會帶來的正面影響無疑是信仰自由後教會的增長,但這也要求我們能有承受的能力。所以,教會需要在各個方面預備,從牧養到治理,從培訓到事工,要有預備承受應许的心智。
作者特別提出一點,就是教會應在宣教上預備,征服上帝應许的迦南地。家庭教會的弟兄姊妹不缺少傳福音的熱情,但對於教會差會的建立,教會植堂,牧養教會,甚至以後到跨文化宣教的知識上,需要多多學習。
相關文章:
劉同蘇:中國官方首次舉辦家庭教會專題研討會(2008.11.28)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